第17章洛阳现阴谋

青年文士在饮酒畅谈。

“贾先生,此次若无先生的妙计,皇上断不会让丁伟那小子领兵前去幽州,在此,我敬先生一杯!”张孝的对面,坐着一位大约三十岁的文士,一身青衣,虽然不华丽,但却非常干净,他面容消瘦,而且有些苍白,但两只眼睛却闪着精光,让人觉得深邃无比。

“张家主客气了,文和当年若无家主相救,早已化作白骨一堆,弃于荒冢,今日之事,贾某只是动动嘴而已,举手之劳,不足挂齿。”青衣文士举杯道谢。

“丁伟小儿,此去幽州,便是羊入虎口,纵使你有通天之能,也将尸骨无存,铁儿的仇终于可报了!”张孝望着北方,恶狠狠的说。

二人喝酒的时间并不长,晌午过后,便各自离开。张孝赶回客栈收拾东西,准备连夜启程回北海。

这位文士叫贾诩,贾文和,熟悉三国的人,对他的名字可谓如雷贯耳。

贾诩年少时并不出名,只有当时名士阎忠认为他与众不同,说他有张良、陈平那样的智慧。贾诩早年被察孝廉为郎,因病辞官,向西返回家乡到达汧地,路上遇见叛乱的氐人,和同行的数十人一起被氐人抓获。贾诩说:“我是段公的外孙,你们别伤害我,我家一定用重金来赎。”当

时太尉段颎,因为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所以贾诩便假称是段颎的外孙来吓唬氐人,氐人果然不敢伤害他,还与他盟誓后送他回去,而其余的人却都遇害了。贾诩拥有如此随机应变处理事情的才能,像这样的事情有很多。当然,这些都是野史记载。

贾诩真正出名是在董卓死后,有人称他是一句话乱汉,他献计于董卓旧部李傕、郭汜,助其反攻长安,从此天下大乱。后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击败曹操。

官渡之战时,贾诩力主与袁绍决战。曹操与关中联军相持渭南时,贾诩献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使得曹操一举平定关中。

在曹操继承人的确定上,贾诩以袁绍、刘表为例,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从而暗助了曹丕成为世子。

他为曹操谋士时,有个特点,就是从不主动出谋,曹操只要不问,他就不说,正因为他的明哲保身,才得以在那样的环境中长寿,因此被称为“老狐狸”。

贾诩现在出现在洛阳,他的目的是投入大将军何进的麾下,因为像他这样的智者,已经感觉到天下将有大变,必须要找一个保护伞。可是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何进并非明主,不但短视,而且愚蠢,这样的人,在乱世中

恐怕自身都难保呀。

正在他准备离开时,碰到了张孝。张孝曾经救过他一命,他不愿意欠张孝的这份人情,就答应给张孝出主意。可是张孝的问题很棘手,必须要等机会,这一等就是几个月。在这几个月中,他通过张孝,也对丁伟有了一个认识,这让他心中灵光一现。

“丁伟,如果你能破解这个危局,顺势而起,那就会成为我贾文和的明主,成与不成,就看你的能力了。”贾诩和张孝告别后,匆匆离开了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