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好,我就选他!我个哥哥我喜欢。”他一指
郭嘉说。
“哈…”众人又是一阵开心的大笑。
“好啊,奉孝,你看如何?”丁伟心想,如果吕蒙真跟着郭嘉学几年,那以后的成就恐怕会比原先的历史中大很多呀,他有些期待。
“谁叫我向将军索诗呢,这不答应看来是不行了,好吧。”
“吕蒙给老师行礼!”吕蒙极其聪明,马上给郭嘉行了弟子礼,有这么多人作证,郭嘉以后就是想赖掉也不行了。
“不错,孺子可教也!”郭嘉竟然收起了他的浪子的样儿,仿佛一个老先生,摇头晃脑地说,惹得众人又是一阵大笑。
其实丁伟等人一入阳翟城时,颍川学院的这帮学子们就已经知道了,而且他们都明白,丁伟是冲着学院来的。荀攸和丁伟可算是老朋友了,他自然要招待,于是在阳翟最好的酒楼——万盛酒楼就定好了雅间。
一群人来到万盛酒楼时,酒菜已经准备好了,几个
人推杯换盏,开始畅饮。
在坐的人之中,钟繇年龄最大,三十刚出头,荀彧虽然是荀攸的叔父,可比荀攸大不了几岁。如果不算吕蒙,那郭嘉就是最小的了。但是郭嘉却在席中最为活跃,而且酒量又是最大的,因此这伙人基本可以算是同龄了。加上荀攸和丁伟又很熟,所以没有任何拘束。
一个多时辰之后,人人都有一些微醉,这时郭嘉端起了一杯酒,摇摇晃晃地来到丁伟跟前,“承恩兄,你是我大汉的北方柱石,那你说说,我大汉的前途如何?”
郭嘉这番话一说,众人都安静下来。
“终于来了!”丁伟心里说。他来这儿的目的,就是想寻找谋士。这些人都是当世俊杰,当然明白。但是无论丁伟有多优秀,这些人每人心里都有一个标准,只有符合他自己的标准,才能认主。历史上他们可是在多年之后才决心辅佐曹操的,而且并不是一开始就跟了曹操。
郭嘉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如果在黄巾之乱以后,诸侯并起之时,那只要展现出自己的抱负,或者说野心就可以了,但现在不行,大汉还在,看来早一点招揽也有不利因素呀!
“奉孝,以你之才,难道还不清楚吗?就像这大海上巨浪中的一叶小舟,风雨飘摇之中呀!”丁伟说罢,面露伤感。在这个时候,心里还必须有大汉。当然丁伟心中的大汉,可不是刘宏,而是天下百姓。他的伤感也不是虚假的,而是发自内心。
“丁将军,你未免有些太过悲观了吧,我大汉文有袁太傅、王司徒、杨太尉这样的肱股之臣,武有黄甫崧、朱隽、卢植这样的当世名将,如何能说风雨飘摇?前不久丁将军在幽州也是大破鲜卑,让外族不敢南下,试问,谁还敢窥视我大汉?”陈群对丁伟的看法不满。
“长文兄说得不错,这几位的确是我大汉的忠臣良将,可这朝堂之中的事情,恐怕没那么乐观吧!以长文兄之才,若说是看不透,恐怕是欺我吧。”丁伟熟
知陈群的为人,他只是不愿意承认有些事实罢了。
“长文兄,承恩虽不在朝堂,可是对朝堂之事却并非不知。况且,如今大将军与十常侍争权夺利,欲演欲烈,世人皆知,有几人是真正为了这大汉社稷。”荀攸是黄门侍郎,对此问题最有发言权。
“公达,即使如此,那我大汉也有四百年之根基,岂是谁能动得了的!”荀彧虽然明白当今朝廷的腐败,可是他依然相信大汉的根基还是很牢固的。
丁伟心中暗笑,“是该给你们来点猛料了!这回该我看看你们如何反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