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马钧,看到这个人,让丁伟着实兴奋了一阵。
马钧,字德衡,京兆尹右扶风人,他出身贫寒,在当时并没有多少名气。不过在现在的史书中,称他是中国古代的机械大师。
他的不少发明创造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因为他在传动机械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当时百姓对他的评价很高,称他为“天下之名巧”,但史书只是一笔带过。
马钧从小口吃,不善言谈。但是他很喜欢思索,善于动脑,同时注重实践,勤于动手,尤其喜欢钻研机械方面的问题。马钧早年生活比较贫困,长时间住在乡间,比较关心生产工具的改革,并且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以前的历史中,马钧少年游乐,未认识到自己的才华。因而生活贫困,为了改变现状,于是改进织机,因此在附近的几个村中很出名。后来,在魏国担任给事,开始研制机械。
他虽然一生不大得志,但刻苦钻研,设计制造出多种机械。魏明帝时,他将织机一律改为十二蹑,大大
提高了功效。在洛阳时,又发明了排灌水车,名叫“翻车”,它利用人力可以将水由低处提到高处。他还研究制造出指南车,改进了诸葛亮的连弩,改进了攻城用的发石车等等。
丁伟发现他如获至宝,当时就封他为兵器司长史,统管整个兵器的制造和改进。
军队方面,丁伟一直贯彻的是精兵思想,代郡、渔阳、辽西三郡驻兵均一万,上谷,涿郡,东莱驻兵各五千,再加上几个特殊兵种,比如高顺的陷阵营,周仓的黑骑营,又给陈到封了一个白马营,由三千白色战马组成。丁伟现在有一个马场,每年有许多战马向中原和南方出售,自己也想弄个白马营,炫耀一下。
同时五虎一狮各有一个骑兵营,三千人,分别命名为饿虎营、黑虎营、飞虎营、石虎营、赤虎营、狂狮营。战马由代郡马场提供,兵士在各自的郡兵中挑选,不可再自行募兵,铠甲自己解决。
历史上官渡之战,曹操用七万兵马,击败了袁绍的七十万。赤壁之战,周瑜用五万兵马,击败了曹操的
八十万。夷陵之战,陆逊用六万兵马,击败了刘备的七十万大军。可见兵多,并非是胜负的关键。
丁伟相信,如果他的两万铁骑同进南下,不管是谁,没有几十万大军,休想挡住。
年底的时候,蔡琰生了一个儿子,让丁伟非常高兴,蔡邕也从洛阳赶来。正月初六,苏雪又给丁伟生了一个儿子,这一下乐坏了丁原夫妇。
丁原匆匆将并州事务交给董昭,赶来上谷,张辽等一批并州将领也来道贺。北海的苏家来了许多人,北海太守孔融也亲自过来,上谷异常热闹。
丁伟只见了孩子几面,就没有机会,王氏生怕自己的两个宝贝孙子着凉,不让丁伟进门,屋里几乎全是女眷。无奈之下,丁伟只好住在书房。不过,这样一来,倒是便宜了兰儿。
满月的时候,两个儿子终于有了名字,但不是丁伟起的,而是两个孩子的外公。
长子丁浩,次子叫丁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