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二十镇诸侯

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字公璐,汝南汝阳人,袁逢之子,袁隗之侄,袁绍之弟。讨伐董卓之后,与袁绍对立,结果被袁绍、曹操击败,率残兵奔九江,从此割据扬州。可没想到这家伙狂妄的竟然首先称帝,建号仲氏,一下成为众矢之的,被曹操称为冢中枯骨。加之他称帝后奢侈荒淫,横征暴敛,使江淮地区残破不堪,民多饥死,部众离心,先后为吕布、曹操所破,最后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吐血而死。他是典型的窝里斗,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第二镇,冀州牧韩馥,字文节。颍川郡人。冀州是大汉十三州中最富裕的地方,兵精粮足,在原来的历史中,他麾下有沮授和荀谌这样的顶级谋士,有张郃高览这样的名将,可惜却不能很好的用,反而引狼入室,让袁绍兵不血刃夺取冀州,他被迫投靠张邈;之后张邈与袁绍的使者见面,韩馥以为是要来杀害自己的,于是在厕所中以刻书用的小刀自杀,可谓是十八

路诸侯中最窝囊的一位。

第三镇,豫州牧孔伷,字公绪,陈留人,他后来被董卓的部将李傕等人攻杀而死,因此以后的豫州牧,则有很多人曾担任过,如孙坚,刘备等。丁伟已经在汝南布了局,看来一定要早动手。

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字公山,东莱牟平人。是汉室宗亲,刘舆之子,刘繇之兄。刘岱只能算是一个武将,他在后来讨伐兖州黄巾时,不听鲍信之劝,擅自进兵,结果被黄巾兵给杀了。

第五镇,河内太守王匡,字公节,他被董卓击败后败逃乡里,想与张邈会合,但被其他曾杀死的胡母班的亲属联合曹操攻杀致死。

第六镇,陈郡太守张邈,字孟卓,东平寿张人。少时,家中富裕,疏财仗义,广交朋友,曹操、袁绍都与他有交往。他被董卓击败后,调集全部兵力追随曹操,但是张邈性格上有缺陷,善变而多疑,他害怕曹操会听取袁绍的话而杀了自己,因为他与袁绍有过过节,而曹操与袁绍交好。于是听从其弟张超与陈宫的

建议,叛曹操而迎吕布为兖州牧。吕布占据濮阳之后,不听陈宫之言,很快被曹操击败,张邈随吕布投奔刘备。其弟张超护送全家去雍丘,被曹操围杀。张邈向袁术求救,途中被部下所杀。

第七镇,东郡太守桥瑁,字元伟,梁国雎阳人,前太尉桥玄族子,后来为刘岱所杀。

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字伯业,袁绍从兄,胸无大志,一生碌碌无为。

第九镇,济北相鲍信,字允诚。这个鲍信,恐怕许多人都知道,他因为怕孙坚抢头功,暗中令其弟鲍忠出战。结果鲍忠为华雄所杀。李傕等人控制朝廷后,以献帝名义命曹操与鲍信镇压青州黄巾起义,于是两人在寿张迎击黄巾军,鲍信深入敌阵,为敌所杀。兄弟二人都战死,实在不能算是一位诸侯

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建安元年,袁绍之子袁谭攻青州,孔融只身出奔,妻子被俘。

曹操迁献帝都许昌,孔融先后担任将作大匠、少府、太中大夫等职。这时曹操专权,他与曹操政治上颇

有分歧,每多乖忤,终于在建安十三年被曹操所杀,北海丁伟已经看作自己的地盘了。

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字孟高,东平寿张人,张邈之弟。

第十二镇,徐州牧陶谦,他小时候是孤儿,好学,性格刚直,有高尚的节操。后举孝廉,拜尚书郎,授予舒令。黄巾起义爆发后,陶谦任徐州刺史,大败黄巾军。

当时的徐州民殷国富,流亡外地的人也大多归顺他。但是他却不善内政,而且任人唯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