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言,绩儿…”陆康慈爱地摸了摸两个孩子的头,又拍了拍他们的肩膀,心里升起一丝悲凉。
这两个孩子,大一点的是他的孙子陆议,小一点的是幼子陆绩。
陆议的名字也许大家有些陌生,但是现代人对他以后的名字却耳熟能详,他就是东吴第四任大都督陆逊。
陆议此时只有十三岁,他的父亲陆骏曾是九江督尉,几年前病逝了,陆康就将陆议接到庐江,教其读书。很快,陆康发现陆议天生睿智,读书不但过目不忘,而且很有见解,尤其擅长兵法谋略。
于是陆康便将陆议重点培养,并和他的幼子陆绩经常在一起。陆绩将来要做陆家的家主,他比陆议小六岁,肯定要让陆议来辅佐。
“爷爷,您真的不和我们一起走吗?”陆议眼中满是不舍,在问这话的时候,眼泪终于忍不住掉落下来。
陆康自然知道合肥守不住,他要将陆议和陆绩送往吴县,陆议虽然只有十三岁,但他心里更加明白,这一次可是生离死别。
“孩子,爷爷心意已决。”陆康说到这里,眼睛也有些
发酸,他看了看两个孩子,然后郑重其事地说,“伯言需记住,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如今天下混乱,刀兵四起,身为大汉之臣,其可屈身逆贼,正如孟夫子所说,我当舍生而取义!”
“是爷爷,孙儿,记住了!”陆议说完,含着泪水,拉着小叔陆绩,跟随管家陆明离开合肥,去了吴县。
就在陆议走后的第五天,孙坚的两万大军,来到了城下,将合肥团团围住。
陆康已经年近七十岁,须发皆白,但是身着盔甲之后,依旧威风凛凛,站在城头,仿佛一座屹立不倒的山峰,傲视着城下缓缓逼近的孙坚军。
孙坚此次出兵两万,以长子孙策为统帅,孙策的好友周瑜为参军校尉,凌操为先锋,蒋钦周泰为大将。合肥虽然重要,守将陆康又是名士,但孙坚知道,合肥城中守军只有五千,因此他将此次攻打合肥之战完全交给了孙策,而他自己带领着五千兵马,和程普,韩当,黄盖镇压山越的叛乱。
凌操乃是吴郡余杭人,游侠出生,武艺高强,好打抱不平,常常带领乡民抗击劫匪,在吴郡一带很有名声。后来孙策前去招揽,凌操欣然投入孙坚帐下。
“城上可是陆太守?”孙策带着三千兵士,来到合肥城
南门口,对着城上大声问道。
陆康曾做过庐江太守,武陵太守,桂阳太守,故而人常称陆太守。
“正是老夫!”陆康说话底气十足,吐字清晰,“汝乃何人,为何无故犯我城池?”
“我乃镇东将军长子孙策是也,如今扬州牧刘繇被后将军大军困于寿春,城池攻破只是早晚之事,陆太守乃聪明人,为何还要为那刘繇死守这座孤城,赔上自家性命呢?”孙策的声音也很大,“望陆太守能够看清现实,归顺我父镇东将军,让合肥百姓免遭战乱之祸。”
“孙策,你父既为大汉镇东将军,合肥乃大汉之城池,百姓即是大汉百姓,为何却要出兵攻打?”陆康大声质问孙策,“镇东将军如此行径,这与叛逆有何两样?老夫纵然粉身碎骨,也绝不会归顺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