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李思齐的一句“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更是赢得了李察罕的极大认可,几乎是立刻便认准了眼前之人可以作为他的搭档,携手做出一番大事。
获得了李思齐的支持和董抟霄的帮助以后,李察罕终于得以组建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支军队。
这支不符合朝廷规定的私军人数不满一千,且组成人员鱼龙混杂,有以乞讨为生的乞丐、有曾经打家劫舍的山贼草寇、有亡命天涯的牢犯、有元军之中的逃兵……
总之这支队伍组建之初既无战力,也无士气,他们没有元兵一样的朝廷支持,也没有红巾军一样的战斗欲望,甚至于其中许多人都是抱着将吃食骗到手就跑的目的而来……
但偏偏这群乌合之众交到了极好的运气,他们碰到了两个日后纵横天下、割据一方的领袖——色目贵族察罕帖木儿与汉人典史李思齐。
如果说在李察罕加入之前,李思齐组建的本土武装是一群想要保卫家园的义士,那在李察罕加入并扩大了规模以后,这支军队就有了立身之本,有了为之奋斗的意义和理想。
元廷有许多可以领兵打仗的能人,也有许多渴望报效国家的志士,但像李察罕这般既能将朝局看得透彻,又对战况掌握清晰的能人志士却是万里挑一的,更不必说此人还需要对朝廷忠诚,面对红巾军有着极强的斗志。
时势造英雄,正是在无限的可能性之中,在至正十二年的春季,察罕帖木儿开始了他的统军生涯。
李察罕和李思齐商榷之后,统一认为他们的部队急需一场具有代表性的胜利来稳定军心,鼓舞士气,但是对于何时进攻、进攻何地、如何进攻等最为重要的事却始终没有个稳妥可行的办法。
正在李察罕二人对此犯愁之际,按兵不动的也先帖木儿终于在收到了脱脱的密信之后,下令对红巾军发起进攻。
在得到老章的增援以后,元廷大军足有十万之众,他们突然铺天盖地而来,令稍稍放下警惕的红巾军应对不及,仅在十天之内,便从上蔡县接连破阵,眼看着就要打到汝宁府的城门之前。
这样的消息对于李察罕来说,无异于是盼到了期待已久的东风,一个绝妙的进攻计划立刻在他脑中浮现,好似这就是上天注定他应该做的事情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