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听了,一时纷纷议论。李旭说的办法有些他们懂,比如军屯。但是有些他们就不明白了,比如供给制。
曾国藩摆摆手,众人渐渐停止了议论,一起等待他的决定。曾国藩威严地咳嗽一声,宣布李旭为新军营官,新建的营号就叫旭字营。李旭心中一阵激动,忙起身领命。
曾国藩望着李旭,语重心长道:“续之,你将要独自领军,兹事体大,千万不可大意---老夫望你好自为之!”
“学生明白,一定牢记恩师教诲,不敢辜负恩师厚望!”李旭深深一拜。
李旭走出水观音亭的大门,来到百花洲畔,但见湖水波光潋滟,倒映蓝天白云。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平复一下自己的心情---穿越来到晚清年代已经三年多了,终于可以独自领军了---这是一个新的起点,也许意味着历史的转折!
一连十几天,李旭都在忙着新军的筹备建立。他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完全参照近现代化军队的模式来打造旭字营,从部队编制、训练、条例到领导、指挥、管理全部采用近现代化军队的做法。那些什、棚、哨等旧名称也全部改用班、排、连等新名称---李旭总觉得那些旧名称别扭,听上去就农民。至于这些新的名称、做法能不能被这个时代的人接受,李旭觉得问题不大,时间久了就习惯了---不习惯也得习惯!
李旭规划旭字营编制,目前以连为基本战术单位。考虑到装备情况,仍然以刀牌队、长矛队、火枪队等为基础扩编。李旭决定将抬枪队改称炮兵连,因为曾国藩答应给旭字营配备劈山炮五门。虽然这劈山炮在李旭看来威力实在不怎么样,但是有总比没有强吧。另外军法队改称宪兵连,李旭觉得部队扩大了,作战要求也多了,军法队光严格军纪还不够,还必须增加新的要求。对于湘勇各营的长夫编制,李旭决定全部改编为军人,后勤队改称后勤连,配发武器,使之成为武装辎重运输部队。
旭字营的战斗部队基本编制确定,下辖火枪连三个、刀牌连一个、长矛连二个、炮兵连一个、后勤连一个、侦查连一个、宪兵连一个。具体人数为十人一班。三班一排,加正副排长,全排满编三十二人。三排一连,加连部四人刚好满编一百人。连部的组成,除了正副连长和军法官外,配备一名传令勤务兵。
关于装备编制,刀牌连、长矛连、火枪连各连装备基本不变。炮兵连是技术性兵种,编有一百多斤重的劈山炮五门,抬枪三十支。侦查连专业性较强,李旭原打算全部配马,很快发现现实条件不允许,只好酌情尽量装备。后勤连配备骡子大车三十辆,人力小车五十部,另有驮马驴骡、大刀长矛若干。
李旭觉得要加强专门负责部队思想工作的军官,因为他发现带兵以来,牛大勇、孙三官这帮老粗对手下只会打骂不会安慰---牛大勇因为训练严苛,甚至被士兵们起了个牛魔王的外号。余老三、吕亮等人对士兵稍微好点但也安慰水平有
限。李旭觉得这种情况对部队情绪和官兵和谐不利,有必要改善。是不是再加一个指导员呢?他思考再三,决定让副连长取代指导员的职能,主管战士思想动态方面的工作。
对于旭字营的指挥编制,李旭非常重视,他觉得旭字营和别的部队最大的不同或者特色就在于领率机关的不同。李旭深思熟虑后,决定仍保留中军称谓,编制暂时为参谋处、财务处、政治处、训练处、装备处、后勤处、军法处、情报处、秘书处、卫生处。这十个处的人员编制视具体情况确定,目前暂定每处十人。另外设立中军警卫排,内附传令班、勤务班,编制五十人。建立中军连级医疗队,编制五十人。专门救死扶伤,及时治疗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