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建忠烈祠

最后的枭雄 老格理 1572 字 10个月前

建立忠烈祠,将历年牺牲的从最早跟随自己的那批人开始直到现在的官兵有名有姓的全部移入忠烈祠祭祀,其中就包括战死于八里桥之役的原教导队军法官林汉。李旭亲自参加了忠烈祠的奠基仪式,军地的高级官员也全部参加奠基。李旭告诉众人,缅怀先烈,祭祀英灵不仅是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人的感情寄托和应尽的义务,也是对官兵和老百姓的激励和安慰!

一个月后,经过日夜赶工的忠烈祠落成。占地十亩,规模不是很大的忠烈祠环绕着青松翠柏,全部采用汉白玉和大理石、花岗岩建筑,内外洁白,巍峨庄重。门前是一座高大的雕像---以那名在八里桥之战中英勇护旗的战士事迹为原型,屈膝半蹲的士兵死死怀抱着义勇军战旗,宽大的旗面和战士融为一体!在忠烈祠的大厅里有长明不息的火焰,象征着烈士永不熄灭的精神!忠烈祠分门别类地摆放着历年牺牲的烈士牌位,方便人们寻找和祭祀。根据李旭的建议,忠烈祠内的祭祀简化了仪式和程序但不失庄严肃穆。

李旭亲自主持了忠烈祠落成移灵的第一次公祭,来自江西各界的群众、官员和部队官兵数千人参加。在警

卫团仪仗队的护卫下,李旭和匡济民、涂远山、赵向东、钱五五人跟在五个花圈后面缓步走上忠烈祠的汉白玉台阶,向义勇军战士雕像敬献花圈。在仪仗队的鸣枪声中,数十名司号兵吹响了义勇军的熄灯号,悠长的号声久久回荡在忠烈祠的上空…

在决定修建忠烈祠的同时,李旭还下令建立荣军院,将在战斗中负伤严重失去了生活能力或者已经没有家人照顾的伤残退伍军人全部安置在荣军院休养。针对有人担心这会增加地方负担的意见,李旭只是简单的一句话就堵住了所有的反对意见---绝不能让义勇军的官兵流血流汗还流泪!

李旭当然知道旧时代的军人是没有多少地位的,死了拉倒,伤了倒霉!没有人会去关心伤残官兵的痛苦和生活,这也就导致了旧军队的士气和军心始终低落不振---谁愿意拿自己的一辈子为不关心自己的政府卖命呢!

荣军院的建立得到了义勇军上下的一致支持和赞扬---同为军人最理解伤残后的昔日袍泽的痛苦和需要!孙三官拍着大腿说:“地方没钱,咱就省下自己的饷银给弟兄们养老!都是一个马勺里喝过汤的兄弟,不能眼巴

巴地看着他们没人养老送终!”

匡济民听了,笑道:“老孙你这话说的,好像地方上就缺那几个养老钱似的!放心,地方上就是砸锅卖铁也绝不亏待咱们的子弟兵!”

李旭对匡济民的表态很满意,他对匡济民语重心长地说道:“济民,不要小瞧了荣军院的工作!这是关系着军心士气的大问题!军人也是人,谁不担心伤残无助呢?所以我们建立荣军院和伤残军人救助机制,就是为了解除官兵们的后顾之忧,能够安心部队打仗!济民,你们布政使衙门要加强拥军优属的工作,特别是民政厅一定要作为重头戏演好,要作为工作重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