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世平等人接到新报来信,见是从未听说过的一家小报纸,都懒的搭理。某天,范横溪忽然请这些大老板座谈,漫不经心地谈到要在座诸位多多支持民族报业,强调义勇伯一贯主张舆论导向的主动权,如果没有民族报业的发展,何来控制舆论导向呢?譬如新报虽然目前还是一家小报纸,但却是未来民族报业的一面旗帜,大家都要关心爱护嘛!
范横溪一番话说得众人恍然大悟,都是成了精的人物,谁还不明白范部长的意思吗?那未免太不开眼了吧。当下众人纷纷表态义勇伯高瞻远瞩人所未及,一定要认真学习范部长的讲话,深刻体会官府的指示精神,坚决支持民族报业的发展和壮大!
很快来自江西各大商会的捐款和企业的广告业务涌进了新报,一时间倒让新报的广告部忙得四脚朝天。顾千里感慨万分---唉,千言万语不如义勇伯的一句话啊!
新报的广告配合着江西的商品开始被上海的老百姓所熟知,当地人发现江西的产品价廉物美,特别是火柴、铅笔、蜂窝煤都是生活必需的好东西,以前只是
偶尔见过一些大户人家用,还以为是洋货,没想到竟然都是江西的产品---尤其是那香烟,真是好东西啊!一时间来自上海的订货要求是以往的十几倍,更有一些大洋行也提出了订货要求,象英商太古洋行、宝顺洋行;美商旗昌洋行;德商礼和洋行;丹麦宝隆洋行等更是直接派员抵达江西和各大公司会商采购合作等事宜。方世平、卢长富等人都是又惊又喜,这真是名利双收啊,既卖了爵爷的乖又得了实惠!更是加大了投放新报广告的力度。
雄厚的资金支持使的新报迅速成长,从开始每期的百余份发行量在短短数月后就上升到了每期发行三千份,现在更是发行量突破了一万份大关且增长趋势明显,每天来报社拿报纸的报童也从刚开始的一二个发展到现在一百多人排队。新报也从开始的月刊变成半月刊,后来又改成每周发行的周刊。每期报纸也从最初的四版逐步发展到现在的十六版大报。新报为适应报纸印刷量的大增,不得不将邻近的几家石库房也买下来作为印刷、发行使用。
新报在上海的知名度也日益提高,各大酒楼饭馆、旅店商铺都订购了新报---新报的商业信息十分丰富,一些当地商家也开始在新报投放广告了。同时,新报的影响力也逐渐扩大,不少士绅大户人家开始订阅新报,他们都对这份华人开办的报纸充满了好奇和好感!
顾千里看到新报发展势头如此喜人,决定要趁热打铁,慢慢增加时事新闻和评论文章,他不能忘了新报的根本宗旨和义勇伯的嘱托!新报必须以唤醒国人,
拯救民族,救国危亡为己任,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新技术,要和旭报一样成为报业的旗帜,要成为弘扬主旋律的舆论工具!
同治四年初夏的一天,范横溪到达上海和顾千里秉烛夜谈,两人根据李旭的指示精神和要求,商议了旭报和新报在今后的协调配合。旭报将主要作为义勇军体系的官方喉舌,而新报将以民间声音的代表为面目,互相配合,共同宣传引导舆论主流。范横溪告诉顾千里,有些不方便旭报的文章就由新报刊登。不过,范横溪神色严肃地说道:“千里兄,办报也是有危险的!有时候,一些文章会引发别人的恶感以至恶意,甚至会出现恶性行为!义勇伯让小弟转告兄长,要在战斗同时注意保护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