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红玉笑道:“如果小妹真想办学堂,银子大姐出了!不过你得办好哦,别浪费了大姐的体己钱,嘻嘻…”
李旭也笑道:“小双真有此心,老爷我让教育厅给你筹办个章程,你去当女学堂的校长,给社会做个表率,看看哪个老夫子敢胡说八道!”
柳小双立刻欢欣鼓舞,柳大双和贺红玉面面相觑。柳大双问道:“老爷不是开玩笑吧?还真让小双去办学啊?”
贺红玉也一脸不解地说道:“老爷,小妹的身份…办学堂方便吗?朝廷不会说闲话吗?”
“切,没事!老爷我支持小双!”李旭一脸不屑,认真地说道:“千百年来的古训都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弄得天朝女人大都文盲一个!识文断字的寥寥无几,而且还大都是卖笑的娼妇!文盲的母亲不一定会没有没文化的孩子,但是有文化的母亲绝对培养出有文化的孩子!当洋人那些女子可以理直气壮地读书识字,为什么咱们天朝的女子反而得关在家里只会女红呢?为了国家民族,必须改变女人文盲的落后局面!”
李旭坚定地对柳小双说道:“小双,只要你自己有决心,老爷我一定支持你!能为国人创办一所女学堂,让女孩子也接受文化教育,功德无量啊---小双,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柳小双两眼放光,她本来就是个活泼好动的性子,天天在家看孩子也烦了!现在得到丈夫的支持干一些大事,自然欢天喜地。
新年过后,李旭便安排教育厅帮助柳小双筹办女学堂。贺红玉要在家管孩子们,柳大双要管理家中大小事务,只有柳小双可以脱身办学。虽然贺红玉和柳大双还有点担心社会的闲言碎语,但见李旭毫不介意地热心支持,也就没什么话说,心想以李旭现在的威望和权势,谅那些老夫子也不敢过份!遂都拿出私房钱给柳小双办学,在加上李旭给了一些银子,数月后便在杭州城里开办了晚清最早的女学堂
之一---杭州女学。开始还是和教会合办以便解决师资力量,柳小双出任校长,课程安排有数理化文史地和英文,还有一些女红家政音乐绘画体育等课程,学制四年。
听说义勇侯的小老婆办了一所女学堂而且还亲自出任校长,专门招收六到十二岁的女孩子读书识字,顿时轰动了杭州城。果然杭州的乡绅百姓就看见总督衙门漂亮的四轮马车几乎每天都从城外的义勇侯别院进城到杭州女学的院子里,人们在议论纷纷的同时,再一次感受到了义勇侯的与众不同。
一些聪明人立刻意识到了这又是一个拍马屁的良机,很快方世平、胡雪岩等社会贤达名人还有大批官员乡绅纷纷将女儿或者亲属送进杭州女学读书---李旭的大女儿和涂远山、赵向东、钱五、范横溪、杨三等义勇军系统的高官都把女儿送来女学上课,这是多么难得的交好机会啊---女孩子学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圈子的分量!
旭报、新报和江南商报也纷纷刊文大赞女学的创办,李旭更是亲自撰文发表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名言,大力鼓吹女子学文化的重要性,为大江南北兴办女学推波助澜。一时间,闽浙赣各地兴起了办女学的热潮,女学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同时各地商人也纷纷捐资助学,一些老夫子虽然颇有怨言却挡不住办学的热潮---在李旭长期潜心培养下,开明风气已经渐渐成为社会主流,特别是在闽
浙赣地区,千百年来的程朱理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在西风东渐的大背景下,在科技进步和工商思潮的冲击下正在日趋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