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郭嵩焘啊

最后的枭雄 老格理 1539 字 10个月前

咸丰四年,其父母亲以及相依为命的叔叔相继撒手人寰,年仅十七岁的刘永福不仅无力为亲人购买棺椁安葬,还为了偿还父母生前的欠债,被迫将全部家产变卖抵债,最后落得流离失所衣食无着的悲惨境地。当时的广西,正值太平天国起义后,清王朝统治薄弱,各地的起义造反活动此起彼伏。为求生存,刘永福和一些乡亲投入了当地一支小股农民起义军。

早年的痛苦经历,使得刘永福骨子里始终存在一种切肤的生存危机感!此后的日子里,为了生存,为了活得更好,他带着部下不断地改投山头,寻求新的生机。

咸丰十年,刘永福率部改投入另一股农民军,旋因粮饷待遇不支,又投入农民军王士林部。当这支农民军也到了粮饷无着的地步时,刘永福又毫不犹豫弃之而去,改投与王士林为敌的土豪黄思宏部。后来黄思宏部粮饷紧张,刘永福又率数百人弃营而走,投到规模更大的起义军吴亚忠部。在吴亚忠部,刘永福仿制驻地附近北帝庙中陈设的黑底北斗七星旗,以此作为自己所部的旗帜,黑旗军即从此创始。

同治六年,清军调集兵力大举围剿吴亚忠起义军,倍受吴亚忠赏识,已升至左翼先锋且吴亚忠已经准备将妹妹下嫁的刘永福,在吴亚忠作战受伤,清军大兵压境,起义军粮饷出现困难时,又作出了图谋生存的举动,毅然抛弃起义军,率自己所部逃往越南。

进入越南后的黑旗军,选择了在他们看来前途较光明的一条道路即依附越南政府,攻剿越南当地反叛势力和其他退入越南的中国起义军。

多年颠沛流离,刀锋刃口求生存的生活,使得黑旗军锻炼成了一支身经百战,极为骁勇善战的军队。其重要的特点就是战术手段灵活多变,士卒勇猛不怕死。几次剿匪作战大获成功,刘永福的黑旗军以其战斗力强大,逐渐受到越南政府重视,刘永福也开始获得越南政府的官职。

同治八年,黑旗军击败了越南北部实力最大的一支中国流亡起义军---刘永福当年在吴亚忠起义军中的战友黄崇英率领的黄旗军。至此,刘永福黑旗军在越南北部扎稳脚跟,以位于中越两国交界处的越南边境城市保胜为根据地,扼守住红河

流经中越两国的重要分界点,修筑炮楼城墙并在红河上设立关卡,对来往商船抽税。除越南国王常例发给的粮饷外,黑旗军自行征收的税金每年可达数万两白银,从此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越南北方成了黑旗军的安乐窝。

然而刘永福深知越北非久留之地,特别是法国人不断北上进逼,黑旗军已经面临困境。所以当义勇军忽然找上门来谈合作时,刘永福喜出望外---如果得到威震天下的义勇军支持,黑旗军岂不死里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