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新的观念

最后的枭雄 老格理 1569 字 10个月前

以海关税务司赫德为首的一批洋商代表也纷纷向清廷进言,劝朝廷修改以前对中外贸易的严格控制政策,适应新的自由市场形势。

内外交困下,两宫太后和军机处大佬们在还没完全明白什么叫市场经济的情况下,出于息事宁人的传统意识,同意了东南五省试行新的地方性经济政策。

李旭接到朝廷批准东南五省自行试行经济政策的明发旨意后,心满意足地笑了。他仿佛看见了眼前一个巨大体量的统一市场金光闪闪,政务院早就在李旭的指示下开始了新经济政策的研究,现在可以名正言顺地实行了。而且这套由李旭亲自指导借鉴了后世改革开放政策精华的组合型政策的出台,势必极大地加快国内市场的统一!

伴随洋资进入的另一个情况就是大量的外来技术和管理意识,同时对国人的技术知识和熟练的工人数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东南各地立刻纷纷建立了大批的培训机构,各种技校和职业学校雨后春笋般涌现。不仅大批男性青少年进入各种培训机构学校,还有大批的女孩子也开始进入各类学校学习---传统的东方社会意识和男女风气受西方文明影响,也迫于现代工业文明的压力而不得不适应新的社会要求。

东南五省的热闹不仅吸引了大清国各地的眼球,也同样吸引了紫禁城里最高统治者的眼球。满清权贵们虽然还不明白义勇侯那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举措到底意味着什么和能带来怎样的变化,而且在权贵们中间也对义勇侯那些行为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有一点大家却是不约而同地

认为义勇侯所作所为与众不同,势必影响大清国的方方面面!

作为大清国实际最高统治者的慈禧自然也是看在眼里,心里不停地琢磨,然而她的那点见识却是无法完全明白李旭的意图。她只是感到李旭这个人越来越不可捉摸,以致她很想派人深入义勇侯的身边去了解和掌握---没有哪个统治者放心自己捉摸不透的权臣!

慈禧想来想去却感到没有谁让自己放心派往江宁就近监视李旭,她知道那些满汉大员就没有几个人是义勇侯的对手!不是被李旭压得死死的抬不起头就是被李旭威逼利诱拉拢过去了---谁不害怕枪杆子呢?谁又不喜欢钞票子呢?至于从义勇军内部挖人的想法就更是扯淡了---那些能接近李旭的义勇军高官哪个不是义勇侯的心腹啊!

慈禧不得不召来几个当朝的小叔子们商量派谁去江宁就近监控义勇侯---当然名义上得是朝廷光明正大的差事。奕?、奕環等人都是大眼瞪小眼,心说这个掌权的皇嫂怎么突然想出了这一招?义勇侯不是刚在新君人选一事上支持了两宫太后吗?哦,这就要过河拆桥了?难怪

有最毒妇人心一说啊!

奕?没吱声,心想自己是慈禧的对头,还是别惹这种费力不讨好的破事吧,慈禧和李旭都不是善茬!遂目视奕環。

奕環心里一跳,磨磨唧唧地说如果以朝廷名义派出钦差,只怕义勇军上下欺瞒严实,别说监控了,可能人头都保不住---马新贻前车之签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