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厚为特使。理由是崇厚先前办理过洋务,和洋人多有交道且曾经率团出使过法国,是一名有经验的“外交官”。
慈禧太后想了半天,决定还是任命崇厚为特使出使俄国---曾纪泽是曾国藩的儿子又是李旭推荐的,可不能把什么事都让那些汉人去办了,不然以后还怎么控制他们呢?再说满人也该多历练一些,全靠汉官可不行!
当然,义勇侯的面子不能不给,那派驻英国的公使郭嵩焘不是被人非议吗?刚好调他回国也省得那些清流老是议论纷纷,就派曾纪泽接任驻英公使吧。
现在还有一件更头痛的急需处理的事情摆在了两宫太后和朝廷面前,那就是延续几年的华北大旱!
自光绪初年始的华北大旱,迄今愈演愈烈。各地官府报急,尤以河南、山西受灾最重。河南巡抚报告称“河南全省大旱,夏秋全无收,赤地千里,大饥,人相食”、“晋豫奇灾,居民死者百数十万”---史称“丁戊奇荒”。
更令朝廷忧心忡忡的是大灾之下,社会不稳。各地已经相继出现贫民暴乱、匪寇横行之祸,官府弹压不住,隐然有乱象之态。如果再不解决粮食救济,稳定民心,只怕洪杨之乱再现!
可是如何解决粮食和灾民呢?粮食要买,朝廷的粮仓里可没那么多粮食救济。钱哪来?刚刚打完新疆,朝廷也没钱!养心殿里的众人都挠头,哪有钱买粮呢?而且哪地方有那么多粮食卖呢?
老资格的军机大臣沈桂芬虽然已经年逾六旬但心眼活,眉头一动,计上心来,出班奏道北方旱情之重出人意料,如不纾解恐不利于社稷!眼下朝廷虽然粮资困难,但江南的银行有钱,而且江南的农业公司有粮。只要朝廷下旨,想必可以化解危局矣!
众人听了都是一呆,大家心说银行是有钱,可为什么要借朝廷啊?谁都知道江南的银行都是义勇军在背后撑腰,万一不借呢?朝廷脸面何在?难不成还敢抄家拿人?
年初刚晋升军机处行走的王文韶摇头说道:“那些银行都是商业银行,没有抵押不会答应借款。况且朝廷所需不菲,只怕银行也不敢轻易答应借款啊!”
武英殿大学士宝鋆老态龙钟地说道:“银行不过是商人们追铜逐臭之所在,岂会无利而为哉?朝廷借款如何偿还哉?且朝廷向小民借款,体面何在哉?”
大伙儿听了都不吱声了,一起望着奕?。奕?心说都看咱干啥?难不成要咱出面借款?咱才不整这破事那!他为难地叹了口气,然后语气沉重地说道:“眼下社稷有难,不能不管!但是朝廷的体面也不能不顾!以本王之意,不如和义勇侯商量一下,是不是由义勇侯代朝廷出面向银行筹款,毕竟义勇侯也是朝廷之臣嘛!眼下国家有难,大臣岂能不为国分忧呢?太后、各位,你们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