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慈禧害怕

最后的枭雄 老格理 1623 字 10个月前

光绪八年的冬天格外的寒冷,天空中乌云密布仿佛就在养心殿的屋顶上罩着一层厚实的棉被似乎令人呼吸困难。持续了一天的鹅毛大雪渐渐稀落,却依然没有完全停止的意思。太监宫女们都披着厚重的油衣低着头来去匆匆,谁也不愿意在这雪花飞舞的天气里放慢了脚步---这段时间以来,紫禁城弥漫着一种压抑的气氛,老佛爷、大格格这些在皇宫内院生物链顶端的大人物们个个都是心事重重成天阴沉着脸儿,动不动就拿人出气。吓得那些大太监们个个小心翼翼,更别提那些生物链最底层的小人物们了,大家都是提心吊胆的过日子!

身材已经略有发福的慈禧太后坐在养心殿东暖阁的软塌上,心情郁结得如同屋外阴沉的天气。她的眼光扫过小桌上那堆积如山的折子,恨不得一把火烧光了这些报忧不报喜的纸片儿!

原本李旭出人意料的平静地接受了朝廷的任免,不声不响地主动离开了江宁,没有任何的不满表示。这令慈禧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很是高兴,心情一度十分愉悦---在她看来,这表明朝廷还是能够掌控大局的,各地的督抚大员还是服从皇家权威的哪怕象义勇侯这样威名显赫的汉官大员也不得不屈服于朝廷的威权!哼哼,死鬼,没有老娘的支持你还能有啥能耐?

可是没想到啊,李旭这个家伙前脚刚走,江南就大事不断,真是出人意料

啊!学生游行?几个小毛孩子知道什么!万民书?那个死鬼难道真的在江南如此得人心!更有甚者,义勇军悍然宣布江南戒严!这些难道不都是李旭这家伙暗中捣鬼指使的吗?这个家伙到底想干什么?莫非真想造反吗?

慈禧脸色铁青,忍不住啪的一下重重的拍了桌子,吓得李莲英一班跟前侍候的大小太监宫女把头低得更低了一点。

生气归生气,可眼下的问题还得想办法解决。现在江南虽然已经没有人游行示威了,万民书也已经被卫荣光送到了军机处。表面上似乎已经没有了前一阵子那么热闹了,可朝廷上下都清楚事情还没有完!

江南局势依然不稳,四大报纸还在长篇累牍地指责抨击朝廷的不公,各种含沙射影的文章不断,甚至连北华捷报、天津时报这些洋人的报纸也跟着起哄架秧子,危言耸听地胡诌什么江南不稳,天下不稳---慈禧就奇怪了,江南一地之事碍着天下什么事了?不就是一点儿生意上的纠葛嘛!上海道台邵友濂倒是上了折子说沪上金融不稳,资金外逃颇甚,恐于经济不利,亟待朝廷良策云云…哼,朝廷有什么法子?论起经济之道,还真是只有那个死鬼门儿清!

可是这个死鬼又干了什么好事?义勇军擅自戒严还美其名曰维护江南稳定---那怎么又在苏皖两省大搞什么军事演习封锁边界?军机处报告朝廷官员都没法进江宁了,江宁学政回家省亲十来天返程就回不了江宁至今还在浦口镇那个乡下地方呆着!

胆大包天的义勇军甚至连招呼都不打一个就解除了驻防徐州淮军一营的武装。如此胆大妄为难道不是因为李旭拥兵自重吗?

慈禧气得又想拍桌子,可一想到兵强马壮的义勇军她也没了脾气---淮军千余人竟然被义勇军一夜之间就缴了械,难怪李鸿章再也不提淮军南下的事情了---去了也白给,一群窝囊废!

既然军事上根本没指望,那就只能从别的途径来想办法解决江南的麻烦了。这几天,西南、西北的地方官儿纷纷上折子,或者诉苦地方民生凋敝;或者抱怨清流不识大体惹恼了义勇军;或者干脆就替义勇侯叫屈,要求朝廷惩治张佩伦等御史以平江南民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