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心中暗哦了一声,又是一位历史上的名人啊---后世历史誉为中国近代最早具有完整维新思想体系的理论家,启蒙思想家,也是实业家、教育家、文学家、慈善家和热忱的爱国者。
李旭微笑着对郑观应说道:“久仰先生大名,只是缘铿一面,没想到在这港岛相遇,何其幸也!”请郑观应入座后,亲自给其倒了一杯茶,含笑问道:“郑先生不是在招商局办事吗?怎么来了香港呢?早知先生在此当请到广州一叙也!”
郑观应连忙道:“多谢大人抬举!在下因为某些原因业已离开招商局且因为琐事羁绊香港,恐怕还要呆一段时日!”停了一下,继续说道:“久慕大人威名,曾经在上海见过大人巡视。适才街上忽见大人路过,草民又惊又喜,故而冒昧求见!”
“呵呵,原来如此!先生是国人中和洋人接触较早较久者之一,想必对世界更为了解。眼下国家局面不容乐观,本帅忧心忡忡,先生可有见解?”
“小人已经听说了大人在一些会上的讲话,发人深省啊!大人所言之当下世人小富即安者的确存在,所谓盛世不过是世人以为也!殊不知天下之大远非国人所识,盛世之危更是祸在旦夕而朝廷兖兖诸公又有几人能如大人之眼光焉!”
“嗯,如此先生与本帅可谓英雄所见略同…还望
先生有以教我!”
“不敢言教!小人愿略陈己见还望大人斟酌。”郑观应坦然道。“小人所谓盛世之危在于国不强而列强环视;民不富而蝇营狗苟;政不清而国本不固;吏不治而绥靖不休!”
“如何解决?”
“欲攘外,亟自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郑观应目光炯炯。
“哈哈…”李旭抚掌大笑,点头道:“然也!闻先生言当浮一大白!本帅希望先生能够将所思所想著书立说以醒国人,可否?”
“大人命敢不从?当著盛世危言一书也!”
李旭颌首含笑,当即命罗文才和郑观应保持联系。又问郑观应可有大贤推荐?
郑观应说有位王韬先生正在上海,眼界开阔,对西方各国极为熟悉。李旭猛然想起那也是一位历史名人---晚清最早的华人报纸《循环日报》的创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