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十九年夏,李旭乘船逆江而上前往九江视察。在出发前,他再次视察了江宁长江大桥工程。此时的长江大桥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努力,克服了无数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即将胜利竣工!
实际上在一年多以前就已经实现了大桥合拢,年初又顺利地开通了铁路,使津浦线和沪宁线连成一体从而彻底贯通了京沪铁路---这对大清国的南北沟通具有重要意义,不仅体现在经济价值上,也使得京沪线成为重要的战略性铁路!
总参以一趟军列十二节标准车皮时速四十公里计算,三十六个小时可以跑完京沪线全程一千四百多公里。这意味着通过京沪铁路,三天左右可以将一个师从江南运抵直隶,一周内两个齐装满员的甲种师即可全部投入京畿地区!
站在轮船的甲板上,李旭回首远望正在渐渐远去的长江大桥雄伟的身姿,心潮澎湃。这座预定在今年秋季正式开通的万里长江第一桥不仅是中华大地上的奇迹,亦是人类建桥史上的奇迹---象征着曾经遥遥领先世界造桥技术的中国人再次在建桥技术上登上了世界技术的顶峰,也昭示大清国的工程技术水平开始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同时,江宁长江大桥的诞生也宣示了古老的天朝拉开了新的工程建设大幕,武汉、九江两地的长江大桥已经立项,正在前期准备工作。特别是武汉长江大桥
更是另一条贯通南北的交通干线京广铁路的重要节点,战略意义等同于江宁长江大桥!
可是武汉这座天朝腹心重镇能不能在张之洞的手里建设好呢?能不能成为大清国新的经济中心和工业基地呢?张之洞虽然热心国事,也具有一定的眼界格局但毕竟不是义勇军培养出来的现代意义上的人才。他作为一名旧式文人,身上不可避免的带着旧时代的印迹和思想观念,还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啊!
只是这位张南皮在政治上紧跟义勇军,是一个难得的政治盟友,也在大清国朝野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也许该考虑未来给他换个位置,或许更有利于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吧。
李旭一个人在甲板上徘徊踱步,低头思考着未来的人事安排和政治格局。秘书和卫士都知道义勇公的习惯,这个时候没有人敢来打扰大帅的思考,人们只是远远地站在一旁,静静地守候。阳光下,李旭的身影在空荡荡的甲板上显得高大而孤单…
海军水下设备研究所位于鄱阳湖畔,是福州海军装备研究所的一个分支机构,专门负责研究潜水艇。因为李旭的坚持和持续不断的投入,虽然西方人对潜水艇这种水下武器的研究起步远早于义勇军,但奋起直追的义勇军长达二十余年的不断探索和研究使天朝的潜水艇研究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这不仅得益于李旭的大力支持,也得益于对西方强国的潜艇研究保持了密切的跟踪和吸取经验教训。当爱
尔兰裔美国人霍兰因为种种原因在美国郁郁不得志的时候,一个名叫费里尼的家伙走进了他的家门,彬彬有礼地劝说霍兰于三年前远渡重洋来到了大清国的江南,重新开始了他酷爱的潜艇设计事业。
霍兰的到来不仅带来了他丰富的潜艇设计经验,也带来了欧美最新的潜艇设计思路。结合水下设备研究所长期积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以及在流体力学、结构设计、武器设备、动力推进等方面的成果,义勇军的潜艇项目突飞猛进,硕果累累---数十年的辛勤耕耘终于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
而为了这颗沉甸甸的果实,海军专门在彭泽秘密建立了一家海军船厂,负责配合水下设备研究所的产品生产建造---这么多年来,这个代号502厂生产的各种各样的潜艇数量超过三十条,都是试验品---而因为各种事故在试验中牺牲的专家、官兵也有上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