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1,战争爆发

最后的枭雄 老格理 1678 字 10个月前

光绪二十年七月中旬,在东京皇宫内凤凰阁再次召开了御前会议,大本营的最高决策层分析了当前朝鲜和国际形势后,认为在朝鲜随着大岛混成旅团的主力八千余人全部登陆完毕,日军在朝鲜相比清军二千余众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开战条件已然成熟,应当断然采取行动!

同时,英俄等国的外交斡旋不过是雷声大雨点小,据此判断西方列强并不会认真干预日清之间的战争。外相陆奥宗光甚至认为英国人希望日本能成为在东北亚抗衡俄国的有效力量,如果日本能在战争中证明自己的确令人期待,那么英日之间的关系将因为这场战争的胜利而获得实质性的改善甚至成为同盟---这对日本的崛起和未来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至关重要!

参谋次长川上操六也在会议上列举了日清两国的军事对比数据。目前日本陆军已经拥有六万三千常备兵和二十三万预备兵,可以投入六个野战师团和一个近卫师团直接战斗。海军拥有军舰三十二艘、鱼雷艇二十四艘,总

排水量五万九千吨,已经超过了北洋海军。

相较之下,清国陆军号称常备兵九十余万,数量远超日军。但除南方义勇军外,北方八旗、绿营、淮军等部队编制落后,管理混乱,训练废弛,战斗力低下。军部估计清军能投入一线战场的只有装备、训练相对较好的淮军,但其数量最多十几万人---未必会在数量上多于日军!

北洋水师有舰艇二十五艘,其中包括鱼雷艇十二艘,总吨位四万一千余吨。另外,北洋海军主要军港大沽口、威海卫和旅顺三大基地已经建成。但正式建军后,就再没有增添任何舰只,舰龄渐渐老化。与日本海军新添的战舰相比之下,火力弱,射速慢,航速迟缓---北洋海军的海战能力除定镇两舰尚有威胁外,其余舰只战力低下---川上操六认为---只要帝国下定决心,一定能击败无能的清军!

最后,首相伊藤博文请明治天皇做出最终圣断。于是,像个木偶一样坐在天皇宝座上的明治天皇面无表情,干巴巴地宣布---朕意已决,对清开战!天照大神必将保佑帝国武运长久,布国威于海外!

明治天皇说完便站起身来,缓缓向门外走去---在这瞬间,他对日本的未来依然感到茫然,只是圣断后的如释重负令他感到一丝轻松---终于结束了,剩下的就是那些官僚们的事情了!

伊藤博文等一众大臣高官纷纷鞠躬,恭送天皇回銮。

数日后,伊东祐亨率旗舰松岛号防护巡洋舰抵达佐世保军港,联合舰队正式编成完毕。同日,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向朝鲜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其“废华约、逐华兵”并限定四十八小时内答复!

七月下旬,大鸟圭介见朝鲜政府继续敷衍,遂下令日军进攻汉城王宫。一夜突袭击溃朝鲜守军,生擒朝鲜国王李熙,解散朝鲜亲华政府,扶植国王生父兴宣大院君李昰应上台摄政。日本迫使朝鲜亲日政府断绝与清朝的关系,并“委托”日军驱逐驻朝清军---至此,日本完成了外交上的全部开战手续!

两天后的一个清晨,联合舰队命海军少将坪井航三作为第一游击队司令官,率“吉野”、“浪速”、“秋津洲”三艘巡洋舰先期出发,前往朝鲜海面侦察并攻击清

军。在丰岛海面,第一游击队撞上了北洋舰队的济远号和广乙号二艘战舰,立刻展开了战斗队形发起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