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 赛博之城 14 换个身体。

如果说亚人的宿舍是牛棚猪圈,那么仿生人的宿舍就是蜂巢。

不管佛克斯看过“丰巢”几次,反正只要他一见到这些排列的密密麻麻的胶囊舱,他的颈后就会不由分说地冒起一片鸡皮疙瘩。

不大的房间里排着数量不少的胶囊舱。可这些胶囊舱大多空着。

无他,在性-偶合法化之后,被市场淘汰下来的仿生人但凡还能从事性-偶的工作,就不会被送到搏击俱乐部这种地方报废。搏击俱乐部里的仿生人又报废得很快。像伊芙这种每天都要挨好几次暴打的仿生人,通常来讲撑不过一个月。

不要觉得这不可思议。仿生人虽然大多由金属与硅胶构成,从强度上来讲比人类的血肉之躯要更为结实。然而仿生人不仅机体会崩溃,ai的逻辑也会崩溃。

这种逻辑崩溃有时候是源于物理上的打击、硬件的损坏。但就像长期遭到虐待的人类会患上心理疾病、会精神错乱那样,仿生人也会因为逻辑无法自洽而产生类似于人类的“精神崩溃”的情况。

人类最早注意到仿生人的“精神错乱”、“精神崩溃”,是因为一款以“为父母所爱的女儿”为原型制造的仿生人。

这款“被爱的女儿”发售后大受好评,一时间满足了很多想要养育孩子、喜欢可爱女儿的人与家庭。

然而随之而来的现实是:恋-童癖、虐童癖用“女儿”做了许多不堪的事情。曾经因为自身难以生育而购入“女儿”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购入“女儿”以模拟婚后生活的同居情侣分手,还有一些专门售卖耸人听闻的残虐视频的人购入“女儿”,并用虐打“女儿”的视频进行ai加工使视频看起来和真实小女孩儿被拷问虐杀没有区别……总之“女儿”在“沃姆”引起了十分激烈的道德争端。

而当人们还在唇枪舌剑试图以唾沫星子淹死不服自己的人时,异变发生了。遭到虐待的“女儿”们陆陆续续表现出人类精神病患者特有的行为模式。

经过大量的分析研究,人类终于得出一个结论:“女儿”被设计出来就是为了让父母去爱的,虐待她的行为在“女儿”的ai里属于“无法理解”的范畴。

后来所有厂商在设计ai逻辑时都加入了一些诸如“人类是仿生人的主人,主人对仿生人做什么都是应当的”、“仿生人不将人类视为虐待的行为视为虐待”这样的逻辑,以避免自己的产品在被客户使用时人格崩溃,变成一滩废铁。

只是这也造成了一些麻烦,比如说拥有这些逻辑仿生人言谈举止偶尔会不像人类。明明外观就是人类,言谈举止却明显不是人类,这样的仿生人无疑是失败的,因为他们会给人类带来恐怖谷效应。背离了要“像人”的这个初衷。

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更好的利用仿生人牟利呢?别说不同的厂商有不同厂商的作法,就是厂商自己内部也派系林立,始终无法给出统一的意见。

结果就是到了现在,人类都无法避免仿生人出现“精神错乱”、“精神崩溃”。

人类能做的,仅仅是在仿生人出现“精神错乱”、“精神崩溃”后,直接停止他们的运行。报废他们。

搏击俱乐部的仿生人数量这么少,就是基于这些原因。

仿生人大多都是量产,机体尺寸都会在一个平均范围值内。即便偶尔有机体被改装的高大,因为机体本身可以拆改的,因此不管多大的仿生人都能塞进胶囊舱里。

空间有限的胶囊舱对于高大的亚人来说太过狭窄。可相比起满是呼噜声、体汗味还到处都是毛的地下室来,部分亚人更喜欢来仿生人的胶囊舱里挤一挤。

“你知道伊芙在哪里吗?”

随口就问那个待在房间里却没有进胶囊舱里的仿生人,佛克斯问完才觉得对方有些脸生。

话虽如此,佛克斯并没有细究这件事。毕竟没有人会专门告诉亚人谁在什么时候往俱乐部里送来了新的仿生人。俱乐部也不是职场,经理没必要带着刚入职的新人在俱乐部转上一圈,让新来的仿生人和它的前辈们打招呼,或是关照前辈们照顾新来的小菜鸟。

“算了……当我没问。你也不知道‘伊芙’是谁吧?”

仿生人没有团体意识。这是设计之初他们的代码里就被写上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