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收到四阿哥的折子也颇为意外,把人召进宫里问道:“老四怎么忽然想到这个,然后给朕送来了?”
四阿哥就老实回答道:“这是儿臣的福晋做买卖的时候琢磨出来的,儿臣看着挺好,要是用在工部上,就能让皇阿玛更加一目了然了。”
闻言,康熙看着他就笑了:“你说在家歇息,操心的事还真不少。不过这账目确实清晰明了,就是各部也能用上。”
除了工部的工程,户部也能用,兵部亦是,甚至是刑部了。
户部的账本其实已经够清晰了,但是添上这个三个月、半年和一年的统计,那就要更一目了然。
康熙就能知道三个月内进国库的金银多少,花出去了多少。
另外半年和一年的进出又有多少,他就更加心里有数了。
兵部则是需要给士兵放粮饷,每月支出多少,招兵买马中间招了多少人买了多少马,也能清晰可见。
另外兵部还有维护武器,坏了的武器多少,新买的多少。
一年才对账一次,有人就可能把还没彻底损坏的武器卖掉换钱,有账目在登记每月的耗损,就能防止这些人私卖武器了。
刑部的话就是各个陈年旧案每月解决多少,新案子每月又有多少,总能看出他们有没懈怠了。
原本就工部的人咬牙切齿,如今其他部门的人也忍不住心里嘀咕。
四阿哥在家休息就休息,怎么还带给他们增加工作量的呢!
户部尚书老神在在道:“皇上,既然四贝勒呈上新账本,是不是请他去户部坐镇,也能指点一二。毕竟微臣老了,新事物接受不够快,要有不妥之处也能立刻请教四贝勒。”
六部其他尚书对户部尚书怒目而视,这人居然抢跑,先把四阿哥抢去当劳动力!
有四阿哥坐镇,这账本还能有什么问题?
对户部来说,只是多个统计而已,毕竟他们每月过手的金银实在太多了,所以统计非常仔细,就需要做个三月和半年的总统计就足够了。
其他部门就不一样了,基本上很多都做个每年的统计,平时都随意得很。
这下子工作量增加了很多,他们也想要四阿哥帮忙!
当然了,他们想是这么想,却没户部尚书那么坦荡了。
真把四阿哥请过去,工作量说不准还要更大,毕竟四阿哥的要求严厉着呢!
再就是除了户部,其他部门的核算没那么精准。
要被四阿哥发现什么问题,他们还得重新整改,搞不好还要有人被推出来负责这些不妥之处,哪个能乐意啊!
所以他们除了瞪户部尚书之外,就没别人开口要四阿哥了。
康熙在上首把尚书们的表情看得清清楚楚,只觉得有趣极了:“朕答应老四让他在家闲着一年,那就让他先休息。”
毕竟四阿哥之前身子骨也不是很硬朗,还要操心家里的孩子,只一年而已,康熙承诺了就给的起这个时间。
尤其四阿哥哪怕忙着府里的事,看着什么好东西就赶紧给自己呈上来,就这份心康熙十分受用。
这些部门的人手足足的,怎么还要请四阿哥过去帮忙。
他们自己不多努力,还让四阿哥累着,这怎么行?
康熙直接就打发户部尚书道:“户部的人手要是不够,另外把其他部门的小吏请过去帮忙就是了。”
这下子其他部的尚书不敢不开口了,真让户部尚书开口把自家的小吏都弄过去,他们就要人手不足了!
尚书们纷纷道:“皇上,此事重大,各部人手都不充足,实在腾不出手来给户部帮忙了。”
“是啊,户部对账目之事更为精通,还得让他们的小吏出手帮忙才是。”
他们不但没给户部支援,还想从户部抢人,户部尚书气得胡子都要翘起来了,连忙阻拦道:“皇上,户部的账目太多,人手刚够,实在无法支援其他各部了。”
各部尚书互相看着对方,都戒备他们抢自己人,回去后就一个个叮嘱部里的官吏,绝不能外借,一个都不行!
康熙对四阿哥献上的账本大为高兴,给他送了好几幅吴道子的字画,又给叶珂送了一盒子的翡翠首饰,还给弘晖送了几册孤本。
四阿哥笑着道谢,把礼物收下后,康熙又道:“小十三和小十四在兵营里挺好的,跟士兵们都打成一片。小十四不说,他一身武艺把士兵们都打服了,愣是不打不相识。”
“叫朕意外的是,小十三跟士兵们相处得很好,还帮士兵们写信回家。”
有些士兵老家远,自己又不识字,好几年不曾回去,想找人写信吧,兵营又不能随便进出。
兵营里头除了长官,大多士兵都是不识字,最多就认识自己的名字。
如今有十三阿哥帮忙,能写信回乡,不少士兵十分感激,跟他的关系就亲近了起来。
四阿哥倒是担心道:“就十三弟一个人,写信的话,岂不是手都要写疼了吗?”
虽说十三阿哥伤的是腿,手没什么问题,但是写多了也要累坏了。
康熙看了四阿哥一眼道:“就知道老四你担心,放心吧,兵营里有些帮忙登记的小吏,他们识字,虽说不是很多,写信却是足够用了。”
十三阿哥带着十几个小吏一起写信,勉强也能够满足想要给老家写信的士兵。
“小十四也去帮忙了,每天操练之后,两人就帮着写信,每天能写几十封。大多是小吏在写,他们两个偶尔帮把手。”
毕竟十三阿哥是好心,但是真让阿哥亲自给他们写信,知情的小吏们也是不敢的,两人也就意思意思写上两封信了。
四阿哥明白,如此一来,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写的不多,借口帮士兵看看信上有没写错字什么,其实也能看看有没写什么不该写的,就更为安全了。
毕竟是兵营,写信出去也得检查,他们两人直接看完才送出去,都不必再次检查一遍了。
不然那么多的信笺就几个检查的人来看,也不知道要看多久,就耽误把信笺寄出去。
康熙知道这主意肯定不是十四阿哥想的,他哪里会想到写信还会出什么幺蛾子,想必是谨慎小心的十三阿哥提出来的。
十三阿哥跟着四阿哥一起长大,这两虽说不是同母兄弟,性子却很相似,比起十四阿哥这个同母兄弟要亲近得多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只要把握好不会泄露兵营的消息出去,就给家人报个平安什么的,康熙自然乐见其成。
这下子,两人在兵营里更是如鱼得水了。
四阿哥一听,笑着道:“十三弟想必见兵营里不少士兵远离家乡,跟亲人又不能时常见面,这才想着帮他们写信,好解思乡之情,训练的时候就要更专心一些了。”
士兵总想家,训练的时候就没那么专注了,还不如解了他们的思乡之情,又会对兵营更有归属感。
两个弟弟能给士兵帮上忙,做了一件好事,还能更快融入到士兵当中,算得上是双赢了。
十三阿哥这事做得极好,之前四阿哥还担心他在兵营里可能会不适应,如今发现自己是想多了。
康熙看四阿哥感慨的样子,就明白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会想出这个主意并非四阿哥的意思。
十四阿哥还是一身孩子气的样子,十三阿哥看来已经很能独当一面了。
这个儿子从小就聪慧懂事,却比康熙预料中成长得更快。
年初发现腿伤的事显然没能让十三阿哥意志消沉,反而让人看出他的坚韧不屈的性子来了。
康熙又跟四阿哥说道:“小十三这腿伤,朕让兵营的军医看过,没有复发的迹象,身体也很稳定,老四就放心好了。”
知道四阿哥肯定担心十三阿哥这腿的问题,正好十三阿哥递折子来说了给士兵写信之事,兵营那边也递了折子,康熙拿着四阿哥的账本又十分高兴,索性就跟他一并提起此事来。
四阿哥笑着点头道:“皇阿玛必然会派人盯着十三弟,儿臣没什么不放心的。”
哪怕康熙把两个儿子扔进兵营里历练,也并非真的不闻不问,自然会关心一二。
尤其十三阿哥这腿伤才稳定下来,康熙更是会多留心一些了。
听着四阿哥“阿玛照顾儿子是理所当然”的语气,康熙就笑了笑,让他带着赏赐出宫去了。
他一走,康熙低头看着折子,身边磨墨的李德全却察觉到他的心情相当不错。
以前李德全觉得四阿哥做事一板一眼,说话也实务,不太会说漂亮话。
如今看来,是自己看走眼了。
谁说四阿哥不会来事,明明每次跟康熙说话的时候,都能说到康熙的心坎里,叫他心情都会好起来。
四阿哥带着赏赐回府,叶珂见着还有点惊讶道:“皇上赏了这么多东西,这是给我的?”
一盒子翡翠首饰,换着带真是十天不带重样的,康熙实在是大手笔,显然对这个新账本十分满意。
四阿哥从盒子里挑了一支翡翠簪子,戴在叶珂的发髻上,又取出一对翡翠耳环来:“这个也不错,皇阿玛估计觉得翡翠养人,就送了这些来。”
叶珂接过耳环戴上,四阿哥的眼光不错,这耳环很是衬她。
想到以后的乾隆最爱的就是翡翠,因为他对翡翠情有独钟,所以让翡翠的价值水涨船高。
就是他后宫的嫔妃们都戴着翡翠,更别提是宫外的贵夫人们了。
如今康熙没有独爱什么,翡翠的价格尚可,就是叶珂有些疑惑,怎么康熙和德妃都那么喜欢给她送首饰了?
妆匣子都要放不下了,还得另外再添置一个新的才行。
四阿哥见叶珂疑惑,就笑着道:“估计皇阿玛和额娘觉得我太节俭,你也跟着节俭起来,戴的首饰换的不勤,想必手里头也没有太多,这是疼惜你来了。”
叶珂听着哭笑不得道:“我这首饰也不算少,只是喜欢用那么几样,不怎么爱换了。”
四阿哥送的,她就经常戴,估计恰好每次戴的时候叫德妃见着了,就以为叶珂的首饰太少,戴来戴去就是这一两样了。
“实在是误会了,回头我跟额娘说一声好了。”
四阿哥摇头道:“你如今换着戴,额娘自然就能知道你不缺了,光是说的话,她估计是不信的。”
而且叶珂觉得自己的首饰挺多,那是没见过首饰真多的。
就德妃那匣子里的首饰,好几盒子都放不下,随手就能送叶珂不少。
在德妃看来,叶珂真的太朴素了,哪怕如今送了不少,首饰依旧不算多。
叶珂听得咂舌,毕竟几年前还在打仗,那时候康熙就说要节俭,看来怎么都没节俭到娘娘们的首饰上了。
不过也是,娘娘们要是节俭得没几样首饰,那就不叫节俭,叫穷酸了,叫康熙看着也不高兴。
弘晖得了孤本特别欢喜,拿着锦盒就不撒手,想着回去就要读一遍,然后誊抄起来。
叶珂听得疑惑道:“为何要誊抄,直接看不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