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除了一些平缓的丘陵洼地外,就只有两层小别墅大小的模拟星光的荧光菌株和一些奇怪的坑洞了。飞船密封的外壳可拦不住他的视线。
“报仇,炸……”摔跤手用箭指着云裳仙府开来的同款型号思乡者级飞船思考着说道,咬字发音十分含糊。
即便是同款型号,但是从外表看去,两艘飞船的外形却有着巨大的差别。云裳仙府驾驶的思乡者级是扁圆型的,细长而具有流线型。生存精英那艘则显得笨重而方正。
与大相径庭的外形相比,两艘飞船上加挂的各种设备反倒大多是一模一样,这便是蓝色空间号记录中把它们被定义为同款的原因吧?
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经历过大工业时代的人类最终踏上流浪太空的旅程之后,仍然无法摒弃流水线生产制式零件装配设备的传统。但太空中极度匮乏的物资却无法满足流水线批量生产的原料需求。
于是蓝色空间号出产的每一艘人类飞船都根据原料特点有着各自不同的外形。有些是人口减少后,从多余的模块化建筑中拆出来的金属骨架,这种飞船就会显得方正一些。
而另一些在偶尔探查到到富含金属矿藏的小行星和陨石上采集到足够量金属加以熔炼后铸造船体,则充分显现出符合蓝色空间时代的未来感和精妙设计。
在太空流浪的岁月里,人类为了生存而全民投身科技研发,导致日新月异的技术变格。以之对比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获取的生产原材料,就出现了几乎每一艘新出产的飞船上都会出现一些新发明的技术和设备的有趣现象。
历史总是螺旋形再现式的前进。
在近代工业革命没有灵魂的大规模流水线生产代替了匠人用心打造的传统手工作坊之后数百年,太空流浪时代的人们再一次用精益求精,每一件产品都像艺术品一样的制造业取代了规模化的工业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