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余真意做了一个梦

他有一剑 剑仙魏晋 2752 字 8个月前

黑衣少年愣了一下:“等我走江完成,定好好报答公子。”

蛟龙一族,是可以有气运加身的。黑衣少年说出了这句话,那么他就算是许下了宏愿,将来要保佑余真意。

余真意点点头:“可以。”

黑衣少年感激的看向余真意,然后从地上站起来,缓缓消失不见。

这个梦,有些不真实,当余真意睁开眼的时候,隔壁的战斗还在继续。原来梦中的那么长时间,外面只是过去了一瞬间而已。

他在思索着刚才那个少年的话,是否真实。他让彩云拿来两本书,熬夜翻开起来。书上关于蛟龙的故事,有不少记载,十分真实。

首当其中,便是斩龙剑。

相传古时候大仙北源村水源头上有一条孽龙,这条孽龙神通广大、法力高强。它藏卧在大仙北源村一个叫大坪头的山脉之中。龙头就在松山

里,龙腰到了椿香界,龙尾一直延伸到了石对坎。

它总想从大仙北源冲出去祸害外面万乡的黎民百姓。但又惧怕北源邓家桥村水口庙里的神仙,所以也一直都不敢有所行动,但也一直在窥探时机。

就在某年某月某日,青山口上乌云翻滚、电闪雷鸣、狂风大起、飞沙走石。不一会就大雨倾盆、山洪暴发,滚滚洪水从青山口呼啸而下,那条孽龙也趁此机会一个翻身,只见大坪头旁边的一个地方冲开了一个大坑,那条孽龙就从那条大坑中冲了出来。只见它在洪水当中兴风作浪狂冲下来,想随着洪流冲出大仙。

这时候大仙南源里雷公山上的雷公早己经将这些情况看得清清楚楚,孽龙很快要冲出大仙了,便急奏天庭,天庭一看情况紧急,急派天将与雷公下来镇压。天将和雷神接旨后紧急赶赴大仙北源水口庙,此时那孽龙也随着滚滚洪流,裹着泥沙,一路电闪雷鸣狂呼着朝水口庙的出口冲来!

此时只见那天将念动咒语祭出一把宝剑,将剑入出口的洪水当中。那宝剑一入水立即暴长三丈三,寒光闪闪,孽龙一见急忙作法将洪水又加高三尺,想从宝剑顶上冲过去。天将也将宝剑增高三尺。

如此反复争夺出口,洪水层层加高,那宝剑也跟着层层加码,战斗非常激烈,一直斗了几天几夜,那孽龙精疲力尽,无力再战。只见那天将奋起神威,从洪流中拿起宝剑,一剑下去将那孽龙斩做三段。

这三段龙尸,龙头顺洪水漂到了龙水,所以龙水的名字也是因此而得名。龙尾漂在永岁一个叫歌陂的地方。龙血就洒向了山川的血滩。所以现在民间流传有:“龙头流在龙水,龙尾出在歌陂”。的说法。

战斗结束后,那天将念动咒语,就将大仙北源水口庙出口的地方变成一层层的宝塔,将宝剑就安放在塔顶。如今民间就将那里取名“斩龙剑“。

孽龙冲出的那条大坑就叫“龙崩井”。南源里的山就叫“雷公山”了。

这传说,与白水河有些相似,都是从古至今传下来的。斩龙剑,也不止有一把。但是这白水河,最近事故多,有新的蛟龙出现,所以迎来了诸多势力。

除此之外,余真意还在古籍上,翻到一篇关于“斩龙台”的传说。

那还是在大禹时期。

禹州城东西南三十里方岗乡境内,一山名曰禹王山,山上有一石台,方圆见丈,石上丝丝红线,血丝般蔓延,如一朵盛开的硕大血红大花,妖艳而诡异。这就是传说中的禹王斩龙台。关于斩龙台,民间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

大禹率领治水大军,踏山势,循水道,因势利导,百流归海。历经数十寒暑,这一日来到了汝南江畔。

眼前的情景让大禹心情沉重:汝南江浊流滚滚,肆虐横行。两岸农田被淹,一片汪洋。老百姓衣不遮体,形如野人,被迫背井离乡,逃离家园。昔日的富庶之地几成鬼域。

大禹把治水大营安扎在紧临汝南江的一道山岭上,此山日后被人们称为禹王山。听说大禹要治理汝南江,使河道疏通,民有居,居有田,老百姓欢呼雀跃,奔走相告,纷纷前来助阵。

大禹要实地考察汝南江水道。人群中一位老者自告奋勇,为大禹做向导。老者是山下崔垌人,排行老三,人称三爹。崔老爹一辈子行船汝南江,靠打鱼捕虾过生活。老伴去年不幸被江中一条水蛟激起水浪卷入江中淹死了,膝下只有一女,取名英莲,年方二八。

自崔母去世,父女二人相依为命,苦度光阴。家园被洪水淹没,汝南江又屡屡怪异凶险,水上生活也被迫停止。父女无奈,移居山上,每日里靠野果草根果腹,饥寒交迫。

如今有人带领大家治理洪水,造福黎民苍生,崔老爹心情振奋,甘愿鞍前马后效力。女儿英莲也要同行。大禹本来不同意英莲同往,崔老爹代女儿求情:“英莲虽为女儿身,但长年跟我行船,颇识水性,让她跟着端茶送水,洗衣做饭,彼此也好有个照应”。

英莲态度也非常坚决:“治理汝南江,铲除恶蛟,为娘亲报仇,为无数屈死的乡亲报仇,虽死无憾。求大王恩准!”大禹看此女似异于寻常女子,目光坚定,意志坚决,也就答应了。

父女撑一只小船,随大禹勘察汝南江。目之所及,一片汪洋。横七数八的树木浸泡在水中,嶙峋虬曲的枝条绝望地伸向天空,似要向上天泣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