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心魔

他有一剑 剑仙魏晋 2065 字 7个月前

量薄弱的人,就要遭受被征服的命运?有的人非常悲哀,不但自怨自弃,还要让别人得不到幸福,一辈子过着和他同样悲哀的日子……。人与人之间,缺少了一分爱。

这一切,让太子觉得:”为什么我无法让众生得到平安、富有、互爱,过着安和乐利的日子呢?”

就在此时,一位恶魔现前说:”你可以的。只要你再回去执掌国政,自然可以使人民过着平安富足的生活;使人类的心平和,不再去征服别人;使人展开心胸去爱人,如此就不会有不幸的事情发生……。你的力量即使要将整座须弥山变成黄金,也是有可能啊!”

当时太子回答:”人的心,永远都不会感到满足!即使将须弥山变成黄金,也无法满足一个人心中的贪欲。人只要掌握权势后,就会不断地想征服天下的领土;只要心中生起物欲贪念,哪怕已拥有一切,还是觉得不够啊!如果心中有恨,不管别人对他多好,他还是不会懂得感恩啊!”

虽然如此,但是太子也曾动念:要使政治稳定、天下太平,唯有我自己掌政──让人人相敬互爱,国与国之间才能相安无事。但是这个念头一产生时,太子的心里立即有另一种念头──不可能!人的心欲这么大,不是一个掌握权位的人就能调伏;即使自己不侵犯他人,却也不能保证他人就不会来侵犯啊!

像佛陀这样的圣者,在修行的过程中也会有心念的挣扎;凡夫则更容易被权力和欲念所征服,而做出损人、不利己的事情,这就是被”心魔”打败了。

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有心念的起伏;当”心魔”出现时,要以善念去征服它。修行其实很简单,只要及时降伏心中的”魔”,就会有一分进步,这也是一种心灵的解脱。

纵观玄奘的一生,除了勤奋好学,还有为法忘躯、淡泊名利、临危不惧和无我利他等精神。所有这些精神,都是代表他对心魔的超越。为法忘躯,是对生死的超越;淡泊名利,是对名利的超越;临危不惧,是对恐惧的超越;无我利他,是对自我的超越。

玄奘西行途中,经历了数不清的艰辛和危险。在此过程中,既要克服身体的极限,更要战胜内心的障碍。从佛教角度来说,一切困难都是我们内在心魔的外化。玄奘取经的过程,正是不断战胜心魔的过程。

这种考验从准备西行就开始了。当时,同道“结侣陈表,有不许,诸人咸退,唯法师不屈”。而在之后的行程中,西行还是东归的考验接踵而至,伴随他的整个旅程。其中,有官兵阻拦、勒令东返的考验;有向导退心、弃之不顾的考验;有妖鬼幻境、倏忽千变的考验;有迷失道路、滴水不存的考验;有翻越雪山、穿行沙漠的考验;有被迫献祭、命在旦夕的考验;还有国王强留、威逼利诱的考验,等等。面对每一次考验,玄奘从来都没有丝毫动摇。

凡夫都以自我为中心。这个自我,是由自我的重要感、优越感和主宰欲组成,希望自己比别人更重要,更优越,从而让别人顺从于我。多数人的一生,都在为这三种感觉而努力。这个社会之所以有竞争,有攀比,有压力,也是由这三种感觉造成的。

但这些感觉是无常的。你今天觉得自己重要,明天可能就不重要了;你在这里重要,换个地方可能又不重要了。如果在乎这三种感觉,就会执著名利、地位等外在支撑。

一旦这种执著变成依赖,就会引发焦虑、恐惧、患得患失等负面情绪。所以我们总是没有安全感,总是担心别人算计自己。而且这种担心会把自己封闭起来,和他人形成对立。其实,算计自己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心魔。正是它,在控制你,使唤你,伤害你。

可以说,学佛就是降伏心魔的过程。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即将成道时,同样经历了降魔的过程。当时,天魔波旬带着他的魔女前来,用美色和利益加以诱惑,试图干扰佛陀成道。但佛陀本身就是王子,为了追求真理,主动放弃家庭、财富、权力,选择了一无所有的修行道路,怎么还会为之所动?看到美色和利诱没有效果,波旬又派出魔军加以恐吓。刀光剑影中,佛陀依然如如不动。因为佛陀已经战胜内心的所有烦恼,没有爱欲,就不会被美色诱惑;没有贪著,就不会被利益干扰;没有恐惧,就不会被刀剑吓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