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订了婚礼,李幼娘如今十四,不好拖太长时间。这婚礼就在两年后,两年的时间不长。李秀杏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她不想妹妹嫁人后,她还要永远这么躲在房子里,见不得人。
李幼娘提笔写下朱弘昭三个字,越看越喜欢,越是觉得这名字朗朗上口,寓意好,看着也好,总之就是各种好。
现在她觉得自己就是天底下最快乐的那个女人,想着两个月来与朱弘昭接触的点点滴滴,不由眯起了眼。
“妹妹,想什么?”
“什么?”
见李幼娘从幻想中清醒过来的茫然,李秀杏将刚刚想到的主意又咽了下去。只是狭促笑笑:“妹妹在想二郎?”
李幼娘俏脸努力板了板,一副为家业思考的样子,只是脸上红晕出卖了她:“哪有?我在想叔叔那个养鹅的主意。”
“二叔的主意是好的,可这终不是长久之计。鹅羽硬笔做礼送人尚可,若拿来做买卖。咱家里积攒的名声就毁了。估计爷爷也是这么想的,才没有答应二叔的建议。”
“姐姐看的透彻,谁娶了姐姐这样的贤内助,定能家宅兴旺。”
李秀杏跟着笑笑,沉迷在快乐之中的李幼娘,怎么可能发现李秀杏眼眸深处的落寞?
北上的车队,除了两辆牛车外,两名打着公干名头的锦衣卫缇骑。此外还有刘老爷子送的一架马车,估计是喜欢上了礼尚往来。
官道上,赵期驾驭马车,两名锦衣卫缇骑护卫两侧,两辆牛车拉着行李和八名家丁,这也算的是明朝的‘高机动’部队。
马车里,朱以溯一身青色官服挂熊罴补子,头戴乌纱帽,手中拿着折扇取凉。庶长子朱弘林有个才学震代州的弟弟,自然是抓紧时间读书。
手里捧着一本《论语》,看着注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就问父亲朱以溯。朱以溯半眯着眼随马车摇晃,摇
头晃脑解答着。
订下一个天足,不残疾看着喜欢的萝莉为妻,又弄了个符合心气的名字,朱弘昭可谓心满意足。懒洋洋躺在鹿皮上,一手握着白面折扇,一手撑着下巴。
对这个好学的哥哥他很有意见,摇晃的车里读书费眼睛,劝了两次竟然不听。那就随你,反正近视的是你又不是我。
万历四十八年啊,还不知道这位老皇帝能支撑多久。说实在的,朱弘昭对自己目前的生活待遇很满意,随着朱以溯上疏,政治地位发生的改变更是满意。
如果这个老皇帝能支撑个百来年该多好,咱也就没必要辛辛苦苦玩造反了。造反很危险,从菅家借来的这些家丁也不可靠,还需忍耐培养自己的班底。
不过那个叫陈玄广的老头儿不错,是个有技术的。说不好能把工业革命前的战争利器米尼步枪搞出来,若能产量化,当真是神挡杀神,佛挡屠佛的大杀器。
这玩意儿最根本的原理他懂,他和别人讨论过,结果被人拿资料数据批的鼻青脸肿。印象深刻,也就知道这玩意儿要量产需要初步工业化,但有了工业化,有后装步枪,谁还用米尼步枪这种落后,击发速度慢的前装步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