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大同城,刘良佐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799 字 10个月前

“一碗酿皮,两碗哨子面,再来一壶茶。”打发走小二,朱弘昭示意孙河两位家丁入座,对对面细嚼慢咽,眉清目朗的青年书生友善一笑,这书生点头算是回礼。

“拿好,弄脏了你就吃掉。”

半透明暗橙色如果冻的酿皮先端上来,拌着油泼辣子陈醋蒜泥葱姜末,味道极香诱人,卖相十足。将手里糖人给了孙河,朱弘昭握着筷子就吃了起来。

哨子面做工较长,孙河将糖人在桌上磕了磕,递给对面家丁一只,挤眉弄眼笑说:“如公子命令,糖人脏了,小的就遵令吃掉。”

白了他一眼,朱弘昭吃下一根手指粗酿皮,道:“看你那点出息,这晋北面食和咱代州就隔了一道雁门,味道就大不一样。酸辣十足,果然美味。去找小

二问问,有没有食盒,我给父亲带回去一些尝尝。”

酸辣爽口,朱弘昭低头一口吃着,吃相粗鲁让对面读书人眉头轻皱,又见朱弘昭吃罢拿崭新白棉手绢抹嘴,不由低下头去。

孙河回来,嘴里叼着糖人,手里提着茶壶,另一手拿着一叠茶碗,坐下笑说:“公子这吃相比我等粗汉还要粗,老爷见了,定会教育公子一番。”

“我听人说过这么个故事,有人有一箱杏子,一半烂一半好。”朱弘昭拿茶水将茶杯冲涮一遍,倒茶边说:“他舍不得扔掉坏杏子,就洗了坏的吃掉,等第二天吃好杏子时,这好的已坏了。就像这酿皮,刚拌好时最是鲜美,时间长了味道就差了。”

“小公子说的有理,酿皮还是刚拌好时味道最盛。”

小二端着海碗装了满满一碗哨子面,朱弘昭对他笑笑,对着孙河却是得意一笑。孙河将第一碗面推给对面,咬着糖人撇嘴道:“这杏子哪有坏的那么快的,杏子是杏子,和酿皮有啥能比的。”

倒了四碗茶,推给对面读书人一碗,朱弘昭道:“道理还是一样,好吃的东西就该在它好的时候吃掉。不然时间长了,生了变化就坏了。这个和乘热打铁一个道理,这位兄台觉得是不是这个理?”

见朱弘昭一个小屁孩说的一板一眼又很是认真给自己找借口,这读书人觉得有意思,点头道:“小公子所言在理,若只是心急为口腹之欲,这礼还是要遵的。”

“兄台说的有理,在下代州朱弘昭,与父迁任新平堡千户所。”

“小公子还是国姓,失敬。在下大同左卫不第书生刘良佐,字明辅。”

孙河面生鄙夷,这么大个人连最基本的县学都没考中,连童生资格都没拿到,着实有些丢人。故而轻视刘良佐,笑道:“我家公子可是正儿八经太祖高皇帝血脉,当今陛下族孙,鲁藩宗室。父子同志,立志卫国戍边,得天子诏书。而我家公子志向高远,以名言志,故改名弘昭。”

刘良佐闻言一惊,上下打量朱弘昭,见他岁数虽小,却镇定自若颇有威仪。两名健壮家丁并不欺他年少,虽有斗嘴小事,却目光中满是敬重。

孙河如此说,见这书生惊讶模样,脸上有光,心中得意扬着下巴,仿佛得到皇帝诏书的是他一样。

朱弘昭一眼就看中了刘良佐,这是个书生,穿的衣物陈旧却掩不住骨子里散发出来的傲气。同时这还是一个吃过苦的书生,目光有神,身子骨健壮不逊色于孙河这样练武的家丁军汉。

据他了解,有点读书天分的人少年时就能考过县学,拿个童生身份,再差也有国家扶助,每月六斗好米。而这刘良佐,看情况显然不是读书的料,却有一腔傲气,显得有些奇怪,他才自告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