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有人预见,但他们不怕。不是从牛羊身上把皮子扒下来就能用来做皮袄的,要鞣制。这是各家的机密,这个不泄露出去,朱弘昭有三千户也是闲的。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伐木的壮丁中已经挑出一部分上进的,由郭谅请来的皮货师傅传授鞣制技术。
皮子可是好东西,能制成保暖又舒适的皮袄,也能制成皮甲。
北方的冬季有火炕,可暖的是床,不是整个屋子。房子里还要烧炭,不是煤炭,是木炭。
刘时敏格外关心朱弘昭的生活环境,孙河等人南下时,就调了十户炭户和两户厨子到朱弘昭手里,专司烧制木炭和做菜。
北上而来的壮丁在外伐木,能用的栋梁之材留着建屋,歪瓜裂枣则用雪橇拉回青阳庄劈开晾晒,由炭户在挖掘的土窑里进行烧制。
烧了两批木炭,足够朱弘昭使用一个冬季,可炭户总要有差事干。这木炭既可以卖入新平堡赚钱,也可以留着烧炉打铁。
只要朱以溯的参将之职在手,会缺银子吗?
所以朱弘昭想到了打铁,可没几户铁匠能打什么铁。陈玄广这个老头算一个,可岁数大了,人家爱打铁是为了打出好铁做质量上乘的火铳。让一个老人家打铁,未免有些不人道。真正原因还是朱弘昭看不上老头打铁效率…
为了开春能有足够的农具,这是一个借口,实际上还是为了搞到一些货真价实的匠户。朱弘昭打算亲自出马和刘时敏这个太监老师要点打铁匠户,不亲自出马,可能搞不来。
十月底刘时敏巡查地方兵备,入冬就要做好边防军备
。
随行的还有兵备道道员,万历三十八年三甲进士徐日久,本职是按察使司正五品佥事,所以他这个兵备道员也就是正五品。
道员这种官职不是制官,没有固定品级,而是由布政司、按察司二司的参政、参议、副使、佥事兼任。因此,出任兵备道的这个人的品级,是以他本身的官衔为准。
明朝时,布政使司的参政是从三品,参议是从四品;按察使司的副使是正四品,佥事是正五品。比如某兵备道,他的本身官职是按察使司副使,则他的品级为正四品
徐日久是个好名字,有个好兆头。可是这个人就不怎么友善,在大同东路各种苛责。将阳和、高山两卫搞的够呛。
这两个卫所距离新平堡夹着天成、镇虏两卫,朱以溯连天、镇两卫都没收拾妥当,哪有精力去管阳和、高山两卫的具体情况?
这两卫在新平堡西边,同样也是在长城脚下属于边防第一线。阳和卫城还有一个守备周世龙,对朱以溯这个文人参将并不感冒。
朱以溯在上面说一套,周世龙在下面自己玩另一套。虽然他这个守备划归东路参将管制,但这是战时。实际上
大家都是一样的,同受总兵、巡抚和镇守太监监督节制,彼此又不是直属。
军户什么还是老老实实当佃户就好了,当什么兵?作为战兵体系升上来的阳和守备周世龙,对于卫所军有一股天然的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