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安置降军

大明宗室 孤君道 2034 字 10个月前

“两万,多出来的降军将会打散编入登莱两镇卫所,施行军屯。赴辽军属于军户,月饷八钱银子直接发于其家眷,吃穿用度全由朝廷负责。待山东诸卫所成军能用时,半年轮换。”孙河说着笑笑,似乎知道徐从治在担忧什么:“徐大人安心,首批赴辽军都是有家眷之人。那种光杆子,我家侯爷也放心不下。”

徐从治一听顿时放心了,山东今年歉收又有兵灾,朱弘昭在历城遣散贼军花去十二万两,再免税一部分,山东库存接下来几年必然不足。

还好是把这批人编成了军户,军的待遇要低于兵的,有的赴辽军只管伙食,军饷都不发。八钱银子,不多,两万人的军饷山东还能拨出来。

毕竟赴辽军也只是在山东训练几个月,到了辽东自然走辽饷的路子。其他降军,则是军户,专心军屯即可,发什么军饷?

历史上,闻香教造反,很多波及的士绅倒了大霉

。但倒霉更多的还是百姓,百姓一逃,土地往往会落在士绅手里。士绅只是一时倒霉,但借着战乱大肆扩充土地,最后的好处不言而喻。

现在除了兖州的士绅能捞到这样的好处外,济南府受灾各县的士绅阶层全部破产。他们别想借助以前和官府的关系来取回土地并圈地,原来的各县官吏被轮转将军杀了一批,残存的因为守地不力,被朱弘昭杀光了。

而受灾各县的临时防御操守官又是朱弘昭的人,这些士绅想要东山再起,一个字,难。

而朱弘昭借着这场战争,扫清了数不尽的士绅土豪家族,厘清了不少烂账。等那些被他控制的县恢复正常后,来年的税收必然迎来暴涨。

他,也收获了难以估量的财富。金银是现成,价值就摆在眼前。更多的是各种商品、原料,只要扶持一个商会,依靠这些物资完全能在山东以北立住跟脚。

再加上他在大同的关系,完全可以做南北转运的

买卖,日进斗金不是问题。

若把天启皇帝喂饱了,登莱卫所系统也有水师,水师实力增强后,他还可以干点走私的事情。再加上登莱军户归他管,换言之山东的私盐也就落在了他的手里。

这些都是来钱的路子,经营好手里这些军队完全可以养下去。

可他必须要解散一部分,天启皇帝给他侯府两个护卫的编制不是开玩笑的,这是最大的忍受限度。超过了,那就是自己找不痛快。

在回乐安的路上,朱弘昭就传令登莱两镇诸卫所将官,令他们做好军屯的准备,他要玩儿真格的。

他现在本部一万三千人,张虎所部两万四千人,还有落在他手里的降军将近七万。一个人就是一户,除了本部之外,其他的他都会打散编入登莱诸卫。这需要十八个卫才能编满,而登莱两镇只有六个卫,十个守备所。

这些不少当初防备倭寇增设的,每个卫五千六百

人,每个守备所两三千编制各不同。合在一起也就十个卫左右,还要安置原来的军户和军官…呃,军官可以忽略,这些人侵占了太多军户土地,必须要镇压。否则没有土地,朱弘昭的军屯就是一句玩笑话。

“改原登莱军户为屯户、盐户,裁留精壮保持军户籍。此去核查,贪墨军户土地者一概抄家贬为军户,主动退地者降职,劣迹斑驳者一概斩首。查明诸卫所有能军官,可多加任用。若有抗法者,尔等自决之。”

左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大印交给秦朗,秦朗随后与飞熊军直扑登莱两镇。

军户编制就那么多,朱弘昭只能筛选一部分。降军由孙河负责看押、指挥降军收拾一片荒芜的邹县战场,之后还要在落雪前尽可能重建邹县、曲阜。入冬后才会分批安置到登莱诸卫所为军户,整个冬季他们将进行军营生活。

在冬季降临之前,朱弘昭必须要安排好这些人的后路。如果登莱这边安置不下,他就将多余的降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