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可是油水官,现在经济困难,可户部再缺银子也不能缺了自家人的银子。李长庚这句话,把户部一大堆郎中,比如杨昌嗣就是郎中之一,还有即将接任的李宗延气的不轻。
面对李长庚的识趣和务实,天启也是要给与奖励的,起码这家伙是配合他这个当皇帝的,本人有能力,是因为没办法无中生有挤出银子,才会打发到南京户部尚书任上养老去的。
天启还没说话,叶向高出列一脸喜色:“齐王殿下提议公正,于国大有裨益。臣附议。”
这时候朱弘昭又补充一句:“还请皇兄下旨,对
各司各地说明白。今后户部所发俱是实银,也令他们报实际所欠银两。若有空虚作假,查出后一律以贪污、渎职论处!若户部所发银两短缺,则清查户部经手之官员,不使一个奸邪逍遥法外!”
这还需要下旨?
朝中官员心中诽谤,官场上这种消息是最灵通的。不下旨,下面那些官员也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详情。
叶向高赞道:“齐王所虑周到,臣附议。”
叶向高成了附议首辅,引得一帮官员先后附议,有迫于形势的,有真心实意的,也有追随叶向高不问原因的,反正他们相信叶向高这位老油条不会白白服软。
“诸卿一心为国,朕心甚微。岁末诸卿加俸一月,领实银。”天启笑着,京中官员一月俸禄包含银、禄米,年底还有丝帛、棉花、柴炭之类,当然还少不了大明特色的宝钞…
这些人领一个月的实银,也就八万多两银子花费
。这些官员哪能不喜,尤其是科道官,这帮人可是穷惯了的。
每当领俸禄的时候,他们可是提着篮子结伴跑在最前面的。这回发实银,比往常两个月的还要高一点,毕竟没有宝钞这种精美的废纸在其中掺水。
“此乃臣等本份,谢陛下恩赏。”
皇极殿内的二百多文武官员、勋戚拜谢,皇极殿外寒风中打哆嗦的五百多官员浑身也燃烧起来,跟着跪拜道谢。
随后翰林们琢磨操刀,书写圣旨。
李长庚正式担任户部尚书,李宗延、陈大道为左右侍郎。
其中齐王查抄的银两由户部太仓银库大使,一个没品级的吏,二十四监之一的银作局、兵杖局联合出工匠熔炼银两为标准规格的库银。其中齐王好友通州阎应元监督,不使银两在熔炼过程中因为所谓的火耗而损减。
各地各司申请银两,由地方相关道员核准签字上
报户部,由户部三位主官与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朝辅联合批字发放。运输由锦衣卫、东厂、飞熊卫联合承担,最后地方官员要核准后签字,拿着签字后回户部回交。
同时银子下拨后,押送银两的厂卫、飞熊卫会留部分人手监督使用。若有贪墨,或所报银两远超于实际所用三成,地方各司官员、签字的科道官一律捉拿入京。
这件事情议完,也没朱弘昭什么事,在皇极殿前准备挨廷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