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朝鲜变动

大明宗室 孤君道 2117 字 11个月前

这是一个风云骤变的时代,一个个文明靠着大航海茁壮成长,为后来的工业时代做积累。只有明国,华夏文明,在小冰河时期倒下了,更被奴役了二百多年,文明的思想、技术严重后退,与时代的差距越来越大。

此时正是漕运繁荣的时期,为了不耽误北上运粮的队伍,朱弘昭的水师部队过济宁后东转走大清河,将会经过齐州走海路入京。

他也想带着船队试验一下海上行进,为青州卫水师打底子。

胶州湾和黄县龙口港一南一北已经开始修建船坞,就连乐安清水泊也在建造船坞,三处船坞动工,再有一年,他的水师部队就能像下饺子一样下水。

朱弘昭还打算在齐州停留一夜,与家眷一起说说话,可登莱巡抚袁可立急不可耐的带了一帮子官服有些差异,恭恭敬敬走路都垂着脑袋的人来寻他。

码头上,李家姐妹正与朱弘昭手牵着手相互慰问彼此近来的生活,被袁可立带人给搅和了。招来所有人的不快,不仅朱弘昭夫妇几个生气,就连手底下的将领也不满。

皇帝都快有儿子了,可齐王还没有。他们都还想着让

齐王早些生子,也好让他们多个效忠对象。

李幼娘撇撇嘴,李秀娘则低声道:“朝鲜人发生叛变,原来的王和儿子被囚禁。新王急着得到朝廷认可,前段时期使者去京城被骂了一顿,又托毛帅人情,想说服袁大人,袁大人避之不见,这不二郎来了,想把这个烫手山芋塞给二郎。”

“叛乱?”朱弘昭还没听过这事情,眉头轻皱:“你们先去营中等二郎,打发了这帮人咱慢慢聊。”

在王府侍女、宦官拥簇下,李氏姐妹先行离去。

李墨轩看到袁可立领来的那帮人,招来山东的几名百户询问,随后领着一名百户过来为朱弘昭讲述朝鲜发生的变动。

万历二十年,壬辰倭乱爆发,朝鲜王宣祖仓皇出奔平壤,命令十七岁庶次子的光海君李珲摄国事。李珲收集流散的军队和义兵,号召通国勤王,以图恢复。李珲的这个举措振奋了朝鲜民心军心,对朝鲜团结一致打击倭寇很有作用。

万历二十三年,宣祖册封光海君为世子,并上表明朝请求批准。明朝答复:“继统大义,长幼定分,不宜僭差”,遂不许。光海君李珲因此对明朝暗有怨言。

万历二十四年、三十三年,朝鲜再次上表请求易储,

当时明朝也正为立储的事情闹得鸡飞狗跳,即争国本,怎么可能允许朝鲜立庶次子?

宣祖末年,宣祖仁穆王后已经生有一嫡子,弃嫡立庶,与儒家宗法观念不合。朝廷中南北两个党派也发生分裂,分出五六个,围绕立王世子的问题,和他们的大哥明朝一样,产生党争…

万历三十六年,宣祖病逝,事实上的世子光海君嗣位。并上表明朝,自称权署国事,请求册封。万历皇帝恶朝鲜专擅,不予理睬。

但是当时东北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新兴的女真势力对明朝构成了威胁。为了确保东北边疆无虞,需要拉拢朝鲜,所以明朝在拖延了几个月之后,于是年十月册封李珲为朝鲜国王。

李珲即位后,宣布仁穆王后为废妃,囚禁在西宫内,自己则搬到新修复的昌德宫去住。而对其王位威胁最大的两个人,也就是他同母兄宣祖长子临海君,和年仅两岁的弟弟,宣祖嫡子永昌大君,先后被他杀死。

萨尔浒一战,朝鲜出兵一万三四千,在李珲的暗示下,打了个酱油。

因为李珲怀恨明国对他王位的刁难,这一战之后立马去给努尔哈赤写信,表示自己是明国藩属,有些事情不得

不做。

努尔哈赤回信说知道明国有厚恩对朝鲜,朝鲜又是明国藩属,对朝鲜不得不出兵,表示谅解。李珲又去信表示两家是近邻,不该太生分,希望能两家修好,各守疆土互不侵犯。

朝鲜与建奴的往来引起了明朝的警惕,大臣徐光启奏称:“鲜、奴之交已合”,建议派官员“监护其国”。李珲闻讯又惊又怕,连忙遣使至北京“辩诬”。

Tip:无需注册登录,“足迹” 会自动保存您的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