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浒大败,明军的装备实在是可笑又可悲。
楚党领袖吴亮嗣曾弹劾杨镐在辽东担任守备的时候与总兵争礼,这个总兵就是刘綎。守备远不如总兵官大,但
杨镐是文人,觉得自己地位要比刘綎高,而刘綎战功累累,被称为猛将,还是第一号的,名传天下。
刘綎被天下人称作‘刘大刀’,因为刘綎能挥舞六十斤的大刀纵马奔驰,挥刀抡砍如车轮。
他又是军中宿将,父亲刘显官至都督,世代将门,根本不搭理杨镐。刘綎也是对人不对事,在西南时,他能派人驰千里为监军崔景荣的父亲拜寿。在辽东,对杨镐则是有些看不起。
因此,刘綎曾在朝鲜战场上与杨镐结怨,萨尔浒之战时,杨镐作为刘綎的上司,就憋足了劲给刘綎小鞋穿:哼,你不是有本事吗?好,我叫你有本事,我叫你有本事!
杨镐给刘綎的右翼南路军所安排的兵员全是些各地的募兵、客兵。武器也是最次的,史载为“器械龃龉,又无大炮火器”。
要说明军的“器械龃龉”还不是一般的“龃龉”,出兵之日,在辽阳演武场杀牛马祭旗,屠牛刀连割了三次才把牛颈割断…刘綎的义子刘招孙上马试槊,大槊迎风一摆,因为木柄虫朽,槊头竟然堕地!
用这样的军器上阵,令人揪心。
而有些南兵手无兵刃,武器还是削尖的毛竹…
从朝鲜弄来的那一万人三千人仆从军也安排在刘綎军
中,这些朝鲜兵的装备更差,“被纸作甲,柳条为胄”,能有多大的作战能力?
出发前,杨镐还嫌不够恶心,派两名亲信二人到刘綎军中督阵,恶狠狠地宣称,“刘若逗留,则当总领东路马军”,准备随时剥夺刘綎的兵权。
刘綎知道杨镐摆明了要整自己,却不争辩,他在四川任职多年,手下有数万骁勇生猛的川军悍旅,他向杨镐请求:“若得两三万川军,俺可以独挡奴酋!”
想等自己的川军集结再行出兵,遭到了杨镐的断然拒绝。
所以,发兵时,年近花甲,两鬓斑白的刘綎不无遗憾地对朝鲜元帅姜弘立说:“杨爷与俺目前不相好,必要致死,俺亦受国恩,当以死相许!”
年老的猛将,在伤感、悲壮、落寞带着一群乌合之众出发了。
更可笑的是主力军大将杜松,戴着的头盔都是在京中统一换装后的产品,边角料打造的头盔,刷上几层金漆,闪闪发光很好看的样子。
于是,主将杜松被一箭射中头盔,头盔没有像预料中的那样保护他,他死了,主力军失去了主心骨,全军覆没。
老奴击败杜松这边主力军,对刘綎的偏师十分畏惧,一交手才知道是个什么货色。而且刘部最精锐的戚家军遗脉在崎岖的地形中根本摆不出鸳鸯阵,刘綎也被建奴派遣的死士部队冒充败军偷袭杀死。
他义子刘招孙背着他的尸体,想要杀出一条血路带着尸骨回乡,因行动不便,被建奴射杀。
至于刘綎部的朝鲜仆从军,直接投降,只有一个小军官受不了耻辱,跳崖自杀。另有五百余人奋起反抗,被建奴斩杀殆尽。
战略目标定下后,具体细则由军机处制定。
而朱弘昭还要为各部装备的事情操心,这注定是一场大战,极有可能会拖延。所以装备的事情不能放松,前线士卒尤其是辽兵的装备,根本用不成,需要全面换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