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胸怀长恨

大明宗室 孤君道 2155 字 11个月前

懂点事情轻重的都不会去招惹宗室,哪怕是废为庶人的宗室。只有穷疯了,或者找刺激过日子的青皮会去招惹宗室子弟。

“教官从登莱调遣比较合适,适合领兵作战的,不一定适合练兵。”朱弘昭说着,从腰间丝囊取出望远镜,打量着这座新的寝宫,叹道:“衣食住行,臣弟喜欢这住的地方。”

“朕也喜欢这个地方,就等着你离京后独占呢。不过山上出行不便,不便理政。”

相互聊着,登上琼华山,这里朱弘昭所需的三百宫人刚刚入住,排在青石山道两侧依次行礼。

山顶修葺平整,正中一座高十六丈的楼台,底基呈八角形,直径八丈有余,逐层减少。内部布置旋梯,走上去还真是一件麻烦事。

朱弘昭有些怀念电梯,登上承天台天启喘着大气,老魏也好不到哪里去,更别说,那些端着果盘水酒的宫娥。

承天台上,整个京师几乎一览入目,在这里看着,十分之壮阔。

北城街坊层次分民,这里的人非富即贵,走路攀谈井然有序。南城多是百姓,匆匆碌碌奔波着,人挤着人密密麻麻,蔚为壮观。

天启端着酒壶吸一口,展开双臂享受东南风:“齐王,登高而望远。朕初临此台心生万千感慨。你呢?”

朱弘昭傻傻望着南城那密密麻麻的人流,特别是菜市大街和骡马大街上,真的就是人挤人,肩并肩,嘴角微微翘起:“臣弟在想,如果南城收重税,咱大明就不缺钱了!每日收个三千两,一年也要百万之巨呀!”

天启也笑了:“休说三千,就是三百两,那也是极好的。朕当日眺望,京师尽收眼底,想来想去,就是想不通,只觉得累,非常之累。”

吸一口酒,天启鼻息极重出气,道:“朕就想不明白,百姓苦成那样,那些有钱人怎么就能心安理得的过他们的太平日子!朝廷诸库空虚,没了就找内库补充。内库的银子是天下矿监顶着朝臣骂名收来的银子,他们度支内库银的时候怎么就忘记了当年是怎么谩骂矿监的?怎么就忘记了他们又是怎么骂万历爷爷贪财的?”

“内库银告罄,加辽饷,全都摊派到百姓头上!怎么有钱人就不出一点银子,一家哪怕一两,朝廷会缺银子?”

老魏旁听躬着身,现在听都不敢听,灰溜溜跑了下去。

“他们吸着百姓的血不够,还要熬出百姓最后的油脂来募兵保护他们。”

天启紧紧握着酒壶,扭头看向朱弘昭,露出一个奇怪的笑容:“齐王,你说若有朝一日百姓被逼反了,是恨朝廷还是恨他们?”

朱弘昭转身也拿起一壶酒,搬来椅子放在护栏前,坐上去两脚搭在护栏上低头想着,头也不抬:“百姓多愚昧,被人怂恿只会恨咱朱家人。若叛乱蜂起,最先倒霉的是各地宗室。他们,逃都逃不了。”

“对,所以朕才要练宗室之兵,等他们成长起来后,朕自会收拾那些不纳税的虱虫!真正与我大明同生共死的不是勋戚,不是文武,也不是百姓,而是朱家人。”

“皇兄…英明。”

朱弘昭仰头灌着酒,闯军杀宗室可是出了名的狠。后来入京后发现了端倪,再然后大批投降满清的绿营兵下江南,各种屠杀。

这些绿营兵不论是明军还是贼军出身,有一点是一样的,他们都是底层出身,否则也不会穷的去当兵,去造反。

他们在报复,有的报复江南士绅富得流油却不肯挤出一点给朝廷,有的报复江南士绅生活富足却不接济灾区。

天启低头看一眼朱弘昭,幽幽道:“鲁王叔一席话令朕茅塞顿开,此战若不能令建奴伤筋动骨,辽饷一直拖着,外战不停,朝廷不论谁来管,都无法革除积弊。这一战你放开手脚去打,打赢了我大明才有中兴的机会。”

“这是自然,臣弟自会全力以赴。建奴在臣弟看来,只是小患而已。”

“有你这句话,朕就安心了。”

天启微微点头,转身欲走又停步:“齐王,你对武宗皇帝怎么看?”

“奇人,什么都很好,就是心软了些。”

“心慈是与生俱来的,齐王可有良策改之?”

朱弘昭回头,眨眨眼睛沉吟道:“杀不忍杀之人,即能改之;或胸怀旷古难消之长恨,无人不能杀。”

天启缓缓点头,艰难挤出笑容:“齐王胸怀长恨?”

“嗯,恨百姓劳碌却不得温饱;恨将士用命却不得抚恤;恨文武碌碌却誉满天下;恨士绅富足却不思国难。凡恨种种,皆需杀人。因故,臣弟被人称作小屠夫,饿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