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天启的厚礼

大明宗室 孤君道 2066 字 11个月前

“红娘又不讨厌他,先看着吧,时机合适就成人之美,让他封伯退出锦衣卫。臣弟觉得年岁不是问题,娶到与

自己情投意合的女子才是重要的事情。”

天启眨眨眼睛,努着嘴沉默片刻,缓缓点头:“朝鲜的事情你看着办,别让煮熟的鸭子飞了就成。只要这回他别出大漏子,战后朕给他一个世袭伯。”

“皇兄安心,只要打下辽阳、沈阳和广宁,给朝鲜人熊心豹胆,他们也不敢投向建奴。至于日本,德川氏得国不正,内部据说矛盾不小,又与朝鲜人是世仇,所以朝鲜飞不走。”

朱弘昭信心十足,就连对付日本的借口都找到了。对付德川幕府,在道义上他有两个大杀器,而登莱船厂则是硬实力。

一步步走着,天启沉吟思考,良久又说:“朝鲜建省不利于长治久安,除非大举移民。再者朝鲜士绅懂汉语,百姓不通汉语,左右互调迁移此时不妥当。朕准备将朝鲜一分为二,北部并入辽东都司,南部建镇归入山东,并分割为三个散州,迁藩王入驻,重授王府护卫与地方军政督管之权。”

“中原境内藩王领兵实有不妥,朝鲜这等新附国土还需藩王镇守戍边。看看云南沐家,地处偏远就很安份。朕筹划着,将楚王府、湘王改封在朝鲜,空出一个藩国给你儿子,到时候你挑一个补过去。”

朱弘昭笑了,连忙行礼拜谢。

天启扶起朱弘昭,笑说:“朝鲜千里国土都是你筹谋弄来的,给你百里国土不算什么。日本偏远又多地震,估计愿意去的藩王没几个,朕再划出两块给你。总共三个藩国,你也好好珍惜。齐国藩国不做改动,由你镇守山东能省去不少麻烦。”

山东民风剽悍,整个明朝基本上每隔三两代人山东必然会有一场大乱,刘六刘七白衣神军当时都快打到京师,其他各种起义叛乱难以尽数。

近的就有徐鸿儒闻香教叛乱,兵力一度高达十八万,如果不是朝廷早有准备,提前一年听袁可立的意见设立登莱两镇和天津镇,使得兵力足够才没有给徐鸿儒所部红巾军流窜的机会。

否则叛军流窜,到时候就像瘟疫感染一样,糜烂的就不仅仅是山东一地,可能中原一带也会被战火波及给毁了。

日本,这年头没有整容技术朱弘昭也非常期待那里的妹子。而且想让日本归附,他和天启都知道,这是要挥舞屠刀的。

日本不同于朝鲜,朝鲜和明国之间百姓迁移方便,民间交流不受阻碍。而且朝鲜士绅阶层读汉书说汉话,汉化

起来难度不高。而且朝鲜人本就仰慕大明宗主,若不是收小弟思想作怪,打完丰臣秀吉征朝军后,本来可以直接将朝鲜划入大明版籍。

而日本,室町足利幕府时期,是名门武士统治。这些名门武士与败落的公卿阶层都是高度汉化的阶层,是文化人,以说汉话学汉文为荣耀。而德川幕府,名门武士阶层衰败,公卿更是成了狗。准确来说,现在统治日本的武士阶层在这个年代看来,是文盲暴发户居多。

朝鲜文和日文,都是拼音,是民间没文化的人才使用的玩意儿。起码现在朝鲜士绅和富农阶层还是会读写汉文的,而日本,就连一些大名底蕴单薄,书写还是以日文片假文为主…

虽然会读写,可他们不会汉文,那就是文盲!

不说明朝人怎么看,反正日本的文化人就是这么看那些暴发户武士大名的!

后世日本和朝鲜都去汉化,然后彻底抓瞎了…说的搞笑一点,只会看本国拼音的人,是看不懂本国汉字书写的历史资料的!

甚至是法律,也必须用汉字标注含义,否则全是拼音谁知道到底其中到底是哪个意思?毕竟只是拼音,同音不同意的词组多了去。法律那么严肃的东西,搞出一大堆有

歧义的玩意儿,这算个什么事?

所以后世韩国和日本的律师比较苦逼,学习法律的同时,必须要精通汉学。至于朝鲜,请忽略这个国家,对这个国家来说,法律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