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沉思中,天启昏昏沉沉入睡。
琼华宫,李家姐妹不在,去坤宁宫与皇后拉家常去了。
朱弘昭登上承天台,双脚搭在护栏上,手里握着尺八玉笛吹了一曲脑海中隐隐约约的曲调,也不清楚叫什么名字,节奏非常的急促激烈,清脆笛音隐隐展现出一副杀伐画卷。
暮色降临,圆月悬空,京师万家灯火点缀,如同繁星一般。
下了承天台,琼华宫里的宫人们带着喜色开始忙碌,为今晚的中秋佳节做最后的准备。宫里的节日是所有人的快乐,除非国丧或边军大败才会取消,是不会依皇帝的意志而取消的。
或许历史上的崇祯皇帝可以,为了凑集军费这位真的把皇宫里非必需品能卖的都卖了。如此的节俭,自然宫里的节日花销也是能省则省。
八月十五,宫里为了这一日的欢庆,原料采购费就花了八千多两银子,足够近万宫人乐呵呵吃喝一个晚上。
中秋是与家人团聚的日子,宫人们有家的没家的,都回不去。除了新入宫的宫女会伤心,其他老人都适应了。任何的节日,对宫人来说只是一场欢乐的记忆。
沐浴后,朱弘昭网巾束发红玉冠簪,白玉抹额身上就披了一件白色宽松棉袍,外罩一件红色对襟纱衣,纱衣简朴却不简单,胸前胸后,两肩总共有四团金丝勾画的蟠龙图纹。
琼华宫山脚下,八座院落里的一千六百名铳骑宿卫,已经摆上酒肉,开始喝了起来。左良玉和刘泽清带着一车车御酒送到院落中,与军官们相互饮酒。
而朱弘昭踩着滑板朝坤宁宫赶去,他觉得自己必须要和皇帝要点东西补偿一下。何冲一事,他实在是亏大了。这个补偿他必须要,可以理直气壮的去要。
他现在什么都不缺,若说缺什么,就缺一个火炮工坊。他有了三处船厂,可不能生产研发火炮,不得不说不是一个憾事。
可他现在却不能再给自己要东西了,尤其是火炮这种国之重器。七月底登莱巡抚袁可立上书,要在登州城设立火炮工坊,并打算从澳门招募佛郎机人,也就是葡萄牙人
来充当技师及火炮炮术教官。
这事朱弘昭想都没想,直接给拒绝,让袁可立重新选个地方,最好是天津镇。别的地方可以设立,唯独山东尤其是登莱两镇不能设立。这是给他惹祸,会把他立成箭靶子。
也不知道袁可立这个老头儿怎么想的,也有可能是东林的试探。
他对这个提议很心动,却只能拒绝。别看他现在督掌天下兵马,这只是临时的妥协,战事停息后还不知道他会有什么结局。
自己要不了东西,也没什么东西值得他去和皇帝讨要。可有一样他还是很缺的,那就是家里人的爵位,他的庶兄朱弘林根本不适合领兵,混不来军功难道就挂着一个奉国中尉的爵位过日子?
朱弘林愿意,哪怕是他齐王愿意,可朱弘林的妻子古青梅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