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谁的胆子大?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916 字 10个月前

八月二十三,朝议。

军机处成员与朝议无关,除非朝议牵涉到军机处,军机处才会派三五人去对答回话。军机处只是一个军务处理中心,此时并没有执行权,都是皇帝、内阁或朝议的军事决议或建议交付军机处,由军机处裁定后上交阁文给内阁,再由内阁审阅通过,再经司礼监用印通过后再由朝廷派人执行。

军机处上面,有内阁和司礼监两座大山压着。

现在的执行队伍,不再是文官为主,通常副职都会加派三法司官吏,或爵位身份高的吓人的勋戚充任副职。并有厂卫随行,努力做到秉公执行。

军机处看着统辖天下兵马调动或管着将领升调贬斥,实际上没有内阁、司礼监的配合,军机处就是一个虚架子。军机处此时的庞大的权力,是经过法律限制的。明朝的任何一个部门,都是有法律和其他部门限制的,十分之严密。

没有皇帝的信任,没有齐王的威望和震慑,内阁是不会这么骄纵军机处的。现在战事正烈,内阁对军机处的一切要求和裁断只要觉得合理,就会批准并执行。若稍加阻扰,使得战事不顺,内阁成员坚信,齐王肯定会顺理成章把责任推到他们头上。

若战事停息,军机处的权力一定会大幅度下降。就像军人一样,有了战争一个个都是最可爱的人,战争停息,形象就变成了兵痞子,还会污蔑军队贪污腐败成风。

说实在的,哪里都有贪污,骂军队贪污转移视线很可耻。军队贪污不假,但绝对公平。事情办不成,拿多少东西还是会吐出来多少。至于文人官吏贪污,都成了本性,制度性的贪污,你不按惯例孝敬有的你苦头吃。

武英殿内,一名东厂档头奉魏忠贤的命令送来两份情报,一份是朝廷此时朝议的内容,一份是史继偕这个老头儿的。

朱弘昭还以为老头不行了,心中感叹时间的无情

之余,先拿起史继偕的情报,彻底无语。

这个老头儿回到泉州老家,活蹦乱跳到处溜达,还召集昔年好友一起编纂书册,还因为泉州贸易发达,是倭寇、红夷人、海商等等强人龙争虎斗的地方。鉴于这些人来去如风,为祸地方,为此史继偕带着家仆勘察泉州海岸,进行规划准备设立岸防炮台…

总之,这个在京师病怏怏,似乎快不行了的老头儿,再对天启上完第十八封辞职奏疏后才能辞职返乡的老头,此时的精神状态格外好。甚至,还和一帮同样六七十岁的老头儿逛青楼,喝花酒…

史继偕,在官场就是一朵奇葩。万历时期,万历皇帝厌恨文官,执行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导致内阁就剩叶向高一个,六部尚书侍郎空缺三分之二,六科三十多人的编制就剩七人…

这种情况下,史继偕以侍郎身份身挑三部事务,期间平平淡淡没出彩头,更没一点疏漏。这是一个滴水不漏的人,很有手腕及眼光,就是不喜欢冒头。

万历时期,这位连续上了十二道请辞奏折,一律

被万历皇帝留中不发。这老头在南京做空职侍郎的时候,被末期的万历重用提拔为大学士,还是排序第三位的那个。

结果老头不想去,连续推辞三次,最后无奈只能卷起铺盖来北京。在万历至天启这段时间,这位被历任皇帝提上去三次,自己主动跑下去三次,号称三起三落大学士。

太子三师让他拿全了,后来三孤、三师也被这老头拐走不少。原因就是皇帝要安抚他,舍不得他离开,给他各种荣誉帽子,其他文官可望而不可及,这位实在是拿腻了…

朱弘昭实在没想到,自己竟然被这个狡猾的老头儿给骗了!

还想着这位年近七十,重病之际早早送到家乡,死在家乡也是一家好事。结果,他竟然被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