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内阁是武英殿大学士,随着军机处设立,首要条件就是要有实际的战功资历,杨镐、熊延弼两人都有资格,但他们属于戴罪立功时期,这战不停,没有经过战后封赏及肯定,这两人就别想摘掉戴罪立功的帽子。
另外只有贵州巡抚王三善、四川巡抚朱燮元有资本入内阁充当武英殿大学士,可惜朱是浙党,王三善是无党派人氏,都不是东林的人。
东林这边只有登莱巡抚袁可立,山东赴辽军监军李邦华有资格,但和杨镐等人一样,他们还需这场战争战后的封赏补足资历。
其他资历足够的人,却没有足够的军功和军事经验,故而朝中吵来吵去,都是没用的。选出来的人不懂军事,也会被朱弘昭赶出武英殿。武英殿大学士必
须要有昭著军功,是军机处设立时就说明白的事情。
在朱弘昭的目光下,崔景荣有些顶不住,说实在的,他也喜欢史继偕继续担当武英殿大学士:“如千岁所言,本官附议。”
见这三个同意,杨肇基立马附议。对于这种内阁任免的事情,杨肇基真心不敢牵连进去,搞不好他的沂州杨家就会倒霉。
最后四个人目光齐齐探过去,徐光启露出一个苦笑道:“我军机处上下,自然要同进退,这事岂能少了下官?”
崔景荣书写阁文,各人依次画押用印,留档后立即差人送往文渊阁,等内阁们下朝后审阅。
最后,朱弘昭拿起朝中朝议的内容,嘴角一翘推了出去道:“这六科官员,果然都是储相,名不虚传。这解学龙有首辅之才,诸位大人瞧瞧。”
今日朝议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个是一成不变的催促军机处快速发兵,照例被天启留中不发。一个就是刑科给事中解学龙提出来的裁汰冗官的折子,在朝
堂上吵得一塌糊涂。
解学龙,字石帆,扬州兴化人,是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历金华、东昌二府推官。天启二年,因政绩卓越由浊官擢升清流刑科给事中。
天启二年初,辽东难民多渡海聚登州,登莱招练副使刘国缙请内帑银十万赈济,银子都莫名其妙不见了。解学龙三疏弹劾其弊,刘国缙于是被朝廷下旨谴责。
解学龙通晓政务,屡次上言边防、兵饷、屯垦、兴国大事等多切中时弊。这次就提出裁冗官的折子:“国初文职五千四百有奇,武职二万八千有奇。神祖时,文增至一万六千余,武增至八万七千余。今不知又增几倍。诚度冗者汰之,岁可得饷数百万。”
他提出了近乎体制改革的主张,等于要砍掉三分之二的文武官员编制,若不是朝中各党相争,他肯定会死的很难看…
军机处其他成员看到这封朝议抄录,一个个大眼瞪小眼,都在心里给解学龙伸了个大拇指,这人胆子
实在是大,大到没边。
史继偕的胆子大,骗了整个朝廷;解学龙的胆子大,竟然敢让满朝上下三分之二的丢饭碗,真不知道这两个人,谁的胆子更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