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平阳盐政折

大明宗室 孤君道 2098 字 10个月前

西南军团的统率是熊延弼,监军是信王。等他们渡海经旅顺入盖州后,他们将是第一线部队。不管能不能奇袭打下沈阳,西南军团都不可能后调。就算前

线的信王想要把军队调回来,没有船他怎么运兵!

若信王要率兵走陆路,西南军团有几个敢冒风险出兵?就算建奴被打的元气大伤,他们连辽镇都走不通。哪怕辽镇保持沉默,现在的山海关可在孙传庭手中。

朱弘昭非常确信,只要自己在京中行动顺利,他这个师傅不起兵响应,也会保持沉默挡住关外可能出现的勤王军。

辽镇除了赴辽的客军,其他都是招募辽人形成的辽兵,这些人有奶就是娘,极有可能被引诱而高举勤王大旗。山海关,就是重中之重。

当年一个成为二流关卡的雁门关光凭地势就把朱弘昭吓得够呛缺乏信心,更别是天下第一雄关之称的山海雄关。

不仅要钳制住南方精锐兵马,还要做好抢占南方要害地方的准备。

南京首当其冲,那边除了没有皇帝,其他各种官员配置与北京无异。政治法律上来说,南京才是首都

京师,而北京是天子行辕所在,是陪都。

南京、凤阳府、徐州、杭州一线要抢先控制住,掌握漕运就掌握了军事上的主动权,也能让其他人失去南京这个储备国家第二套行政机构的要害关键之处。这是东路,西路则是武昌、安庆、九江等长江中游地段。

不需要太多兵马,抢先派人过去在地方文武还没有得到京师信息前,只要夺掉他们的官印,他们将失去影响这一带的权力而资格。

重中之重,就是山海关和南京,当然,还要将建奴打疼。免得一旦内战爆发,哪怕是一面倒的推进,也会给建奴缓口气的机会。

朱弘昭下定决心打内战,但针对建奴的三边封锁政策不能出问题。

可到底怎么对天启皇帝下手,成了他和成妃争论的焦点,成妃以力有不逮拒绝自己下毒。她的意思是引诱其他势力对皇帝下毒,一来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名义,二来是减轻各自内心的负罪感。

而朱弘昭一旦下定决心,就担心夜长梦多,突生变故以至于措不及手而延误大事。

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一次革新立命,还是对这个民族的革新机会。

这一天,琼华宫也开始修建琉璃房,也就是玻璃房。很多烧制的釉质彩色的产品都能被称为琉璃,玻璃就是琉璃之一种。为了区分,这个年头一般把国产的称作琉璃,舶来品进口的称作玻璃。

而京师的琉璃厂也能烧制玻璃,却烧不了大块平整玻璃。永远不要低估明末的技术含量,上面一施压,下面的工匠就能给你整出来!

朱弘昭什么都没做,只是对老魏说他想要大块的玻璃,还需要很多。于是大块的玻璃就出来了,就是颜色不好调制,多是偏绿或偏紫。于是琉璃厂在老魏的手段下,分出一批工匠又搞了个玻璃厂。

此时此刻的宣大军并不怎么安稳,内部潮流汹涌,连带着,投降的蒙古骑兵都有不稳迹象。

按军机处调令将会在九月初一出兵,宣大铁骑三

万,挑选出来的蒙古铁骑三万,一人配三马,另有征发十二万民夫运输粮草或重新修缮官道。

此外还有五万多向前线运输粮食的后勤骑军,这部是混编的,有宣大老弱骑卒,也有延绥镇、太原镇挑选的骑卒,也有投降的蒙古老弱。其中马少先一人,就掏出两万骑。

蒙古降军不下十万,除了三万随何冲出塞东击建奴外,挑出一万多熟悉塞外道路气候的大岁数骑卒充入后勤,其他六七万落选的丁壮要么派去修缮道路,要么修缮边防城池,宣大方面管吃管喝,一月每人另发盐三斤算是工资…

而随何冲出塞的蒙古骑兵,也是发放生活物资,如盐、布匹、佐料等等。不同于朝廷给部落首领,何冲是直接发放到蒙古仆从骑兵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