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的山东齐州齐王府,府内满是喜庆。
今日御史杨嗣昌赶到齐王府敕封朱弘林为博兴侯,按惯例天启给了朱弘林一个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的虚职。
这是好事,却好事多磨,多了一番波折。
朱弘林再三推辞,死活不要这施舍来的侯爵,若不是侯氏看不下去发话,可能杨嗣昌要灰溜溜的回京去。
杨嗣昌比较倒霉,他祖父只是武陵名士,老子杨鹤底子不是很硬,中进士只比杨嗣昌早六年。杨家又和楚党纠缠不清,东林发力,所以他和卢象升一起从户部主事这个镀金的黄金位置卷铺盖走人,从六品主事变成了七品御史,小小的进步了一些。
可卢象升论资历比杨嗣昌低多了,家里父祖只是一个秀才功名,一个举人补官的知县而已,却因为得齐王看重,天子赏识。随齐王南下建立功勋,此时是军机处正七品行人令,加官正六品山西招讨副使。
回京述职后,有可能这个杨嗣昌当年眼中的后进晚辈,会提到御史系统担任十三道御史,比他高上半级,或者直接进六科,成为正式的储相。
毕竟论考试成绩,卢象升可是二甲进士,按惯例是有
资格冲击内阁的。
冲击内阁,官场默认的规矩就是出身要在二甲以上,履历中要有翰林院、御史、六科、随后就是主政一方下放为督抚或者学政官,最后政绩优良者回京担任六部官员或是御史头头,然后就有了冲击内阁的资本。
当时户部没人敢去,杨嗣昌是跑不了,新科进士卢象升是自己跳进去的。否则以二甲的成绩,他是妥妥进翰林院的。所以有资格进,为国事分忧而没有进,卢象升可以省去翰林这一道程序。
基层御史也可以省掉,进六科后熬资历,像杨涟那样从六科出来就能当个左右佥都御史。所以卢象升的前途,真的非常的光明。
如此鲜明的对比,杨嗣昌又是亲身经历者,他哪能不急?为了抱上齐王的大腿,他这个楚党子弟,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抢到这个宣旨的差事。京里没机会,抱不上齐王的大腿,那就走曲线道路,先和齐王府里的人建立关系。
他不知道原本的历史是什么,孙传庭、卢象升这两个能打的进士,都被他杨嗣昌给玩死了,玩残了!
齐王府朱弘林的偏院内,朱弘林提笔给朱弘昭写信,一旁妻子古青梅握着手帕掩着鼻子哭哭啼啼。
哭的朱弘林心烦气躁,他身体不好,一气脸色就开始发白,一手抚着胸顺气,一手撑着桌案朱弘林扭头大骂:“你个妇道人家懂什么!整日就知道爵位爵位!先王怜悯我可怜,这才收我为继子!王弟怕我这个不争气的兄长受窝囊,才去求天子!王弟那么矜持高傲的人放下身段去求天子,这爵位我拿着揪心!”
缓口气,忍不住轻咳两声,朱弘林将信纸叠好,双手颤抖着装入信封,连信一起,将桌案上的佩剑、双管短铳拿起来就要往外面走,口里骂道:“你要爵位你去拿,反正我朱弘林拿着心里不舒坦。先王与王弟军功立身受赏爵禄,我凭什么白拿!”
“你不为自己想,也要为孩子想想。”
古青梅过来拉住朱弘林,论力气,朱弘林还真摆不脱她这个年纪与他相当的妻子。
“将来王弟诸子,按皇帝的约定能有三个亲王,其他都是郡王,你有什么!难道让你的孩子继承奉国中尉,在王弟诸子面前抬不起头来?”
古青梅抹着泪水,也很是委屈:“你和王弟亲密,难道子侄辈还能如此亲密?再怎么说,你也不是王弟亲兄,将来王弟一系富贵凌人,你的孩子那点爵禄能吃饱肚子?想想代州的苦日子,你又领不得兵,我这才豁出脸面不要
,为的还是夫君啊!”
朱弘林挣了挣,挣不脱喘着大气,脸皮涨的通红,有气愤,也有恼羞成怒。和齐壮王和齐王比起来,他真的就是一个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