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启明,日本九州南部强藩岛津氏内乱时,朱弘昭起身在空阔的大殿内健身,随后翻看钱谦益的资料。
有些意外,各处对钱谦益的评价还是很高的。至于相府提议让余煌去修实录,朱弘昭愿意,也不能这么干。
修实录要讲究公正,翰林院是个清闲的地方,詹事府名义上是太子储君的衙门,都和现任皇帝没有直接的交集。所以他们的立场偏于中立,他们修实录,名义上就有中立,不偏不倚,不被现任皇帝左右的意思存在。
余煌是现任皇帝点的状元,也是直属于皇帝的侍从官,让他去修天启的实录,无法服人,起码表面上是这样。
所以,相府提议推荐的两个人,实际上与翰林院一样,都是推荐钱谦益。
钱谦益这个人性格多变,是个三分钟热的人,这是朱弘昭看完资料后的总结。
当初万历三十八年那一批进士,钱谦益是探花郎,本该去翰林院积攒资历。可他太急了,直接投入东林参与党争,被同科进士看不起,也对东林看轻。当时的东林势大如旭日东升,钱谦益毫无矜持参与进去,是锦上添花,而且这么容易加入,更让人怀疑其品行。
就和女人一样,直接给了对方,反倒会被看轻…
然后又是党争,浙党在沈一贯手中逐渐成型,将东林斗倒。而钱谦益这个人惜命爱惜羽毛,没有战斗在最前线,被东林内部所看不起,进而被排挤。
浙党势大容不下他,东林后来两次翻身,也都看不起他。
钱谦益几次入京,东林都是以学政官或闲散官职打发他,故而钱谦益也熄了执政一方的心思。往来于南北,混迹于士林,日子过的悠哉游哉。
可这不是他所希望的,他也想主政一方,试试自己的能力,成功了固然好,失败了也对得起自己这一生。
就连他的学生瞿式耜,都看不起他,已经改学西学,自成一系。
这个人,在叶向高的评价中是有能力,却无担当,没有勇气去争,随意而安,得过且过。说白了,就是驴性子,要等萝卜喂到嘴里才肯吃。是响鼓,但还需重锤来敲。
一句话,这是个有能力的人,需要鞭子来调教。
人的能力都是可以进步的,还需要合适的位置来锻炼。但能力也有天生高低,成长高的人,自然比低成长的有培养锻炼价值。毕竟,锻炼后的高度不一样。
修天启的实录,是一件大事,钱谦益愿意尝试,朱弘
昭也无可无不可。大不了再换一个,等赈济事情忙完,空出来的人手就足够了。
八月二十五,日本南九州战火纷飞,消耗着岛津氏的战争潜力。
大明也不安稳,以兖州府滋阳县为封国的鲁国爆发了内乱。
皇帝是武宗皇帝一系,用的名字却是鲁藩一系,所以鲁藩与新立的辽藩一样,属于亲藩。然而老鲁王无子,这位鲁王与万历皇帝一个辈分,鲁国内郡王们各有乡一级的封国,眼红这个实封的鲁国国君之位,也没可能去继承。
这位老鲁王排行第七,他九弟泰兴郡王有心让自己第五个儿子朱以海过继给自己七哥。
而其三子朱以江也想去当嗣子,换个爹,以后就是一国一县之主,谁都觉得这买卖划算。
偏偏老鲁王谁都看不上,想要让鲁藩保持亲藩的地位,选鲁藩的人都不适合。他看中了朱弘楚,以朱弘楚为王世孙,继承鲁国。这样一来,鲁国就能保持亲藩地位,各方面会得到皇帝的照顾,各支各系日子也好过。
更偏偏的是朱弘昭不愿意这么早将朱弘楚放到鲁国去,朱弘林避嫌,不愿意回京畿出风头,缩在巴蜀之地浪荡,再说身体也不好,没法子外放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