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马蹄踏过,只有一具具残破尸躯带着恐惧神色,一动不动。
九州南部,岛津常久穿着张虎赠送的山文甲,显得大了些,但格外的精神。
虽然那个海贼将军颜思齐带着主力去进攻关东,可依旧有近百艘二流炮舰游荡在两侧海湾,时不时过来炮击,将十万平叛日军挡在北部。
岛津常久所部一退再退,已经退出萨摩核心地带,如今盘踞在最南端的海港处。聚集而来的降人、浪人也有很大一部分见势头不好撒腿跑了。
岛津常久此时只有能战之兵五千余人,士气低迷,对战事抱有沮丧心理,不少人家眷遗落在敌手,战意不高。
若不是炮舰封锁住四国、山阴、北九州军团,给他们赢得喘息机会,可能岛津常久的头颅早被人剁下,请降去了。
炮舰封锁的不只是德川氏的平叛大军,也将岛津常久
部封锁在这一隅之地。
按张虎话来说,岛津氏还有必要存在,继续吸引敌军生力部队。
至于隼伯这个爵位,大明不会失言。
可国中内藩亲王只有一县之地,你个伯爵想要多少地?战后给你一个乡,算是给面子了。
九州交通类似一个数字8,也可以说像个‘日’字,平叛大军已聚集在左下角处,北面是大山,道路只有向北向东两条。
现在别说岛津常久部军心不稳,日本平叛的三个军团也陷入动摇,缺乏德川氏镇压,而过来镇压他们的柳生宗矩还在北九州。没有强力镇压,导致各藩打起了小心思,现在都不知道那位让各藩闻风丧胆的情报头子已去了比良坡见天照大神。
曾经统治四国,却被打压极惨的长宗我部氏,山阴军团的波多野氏都起了别样的心思。岛津氏是九州隼人后裔,可以投靠大明当个富贵伯爵,据说衣着用度开始汉化,估计会改为华族,落籍大明。
而他们两家是正统的秦人后裔,天皇、公卿们自我标榜为神族、华族与和族做区分,他们这两家也不是和族,是渡海而来的秦人后裔呀!祖上是秦部,是渡海的秦人、
汉人、晋人、宋人,与明人同宗同祖,是华夏苗裔!
现在正是认祖归宗的大好时机,两家虽然落魄了,可老一辈的君臣情分还在,现在又军心不稳,正是表投名状的大好时机!
日本九州更杂,战国前期独霸北九州的大内氏,就是渡海而来的朝鲜人后代。也标榜自家祖宗是中原子民,毕竟朝鲜和大明没有严格的国境线,又是父子主仆关系,人员流动是免签证的。
例如李成梁、李如松家族就是朝鲜过来的,在辽东怎么区分呢?人在辽东就是大明人,在朝鲜就是朝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