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起门来,日本的骑兵还能称王称霸,现在骑着高头大马的明军来了,一个个又是五尺三寸开外的大
个子,这还怎么打?
日本关东地区能挑出一万名五尺三寸高的青壮,都是一件难事。
不少朋友应该玩过信长之野望这款游戏,每个日本武将都有列传,有心的可以去数数,有多少非常漂亮的列传上写了主人的身高?最多写的就是勇猛、忠诚或其他特点,很少有写身高多少的…
再看看我国古人列传,有身高优势的一定会标注,很多列传都会提到身高。比如诸葛亮高汉八尺,一米八的高帅富;各类武将列传介绍的第一句话,就是身高多少多少!
只有日本京畿地区、九州地区还有这个可能,因为渡海避罪而来的中土后裔多,才有较多符合大明募兵要求的青壮。
还有马种,蒙古马出名的是耐力和耐食能力,能嚼碎的东西蒙古马就能消化。蒙古马的形体不算多好看,强大的消化能力导致蒙古马普遍挂着一个大肚子,为减少能量消耗蒙古马也是朝着低矮进化的。
低矮的蒙古马,都比日本马高,日本骑兵被叫做驴子骑兵,就是这个原因。
马这种东西一辈子只吃草,若不想饿死,那一辈子就要不停的吃草,除了睡觉的时候。所以战马要吃豆料等高蛋白食物,否则别说作战骑乘,光是训练就能耗死马。
论耐力,距离越长,人的耐力比马就越显得优秀,要知道我们的先人可是两条腿奔跑,拿着木棒打鹿、马、羊过日子的!
消化能力、能量储存、身体结构决定的消耗摆在那里,以两千公里为限,步军与骑军竞赛,绝对是步军先抵达!
人可以走走停停随时补充体能,战马不行,载着骑士跑个千八百里,一路上吃的远远跟不上所消耗的,掉膘厉害。消耗完身体积存的能量,马也就废了。
其次就是骑军队列,采用骑墙战术的明军骑士,数量上占据劣势,可能在局部上形成以多击少的优势。日军又是彻底的封建化军队,军队是大大小小各家
族的,有统一的指挥,可心思可不是都向着德川氏的,他们有自家的家族要考虑。
一处作战不力崩盘,则处处崩盘,大军交战戚继光说的很明白,枪丛戳来,枪丛戳去,一人挪步,全军侧目。唯有同进同退的军纪,才不会因为一小股军队的溃败造成全面性的连锁崩盘。
南军在相模湾登陆,两军决战在相模地区与江户城所在的武藏地区之间,隔着一条河开战,依靠炮舰掩护明军三个骑兵营渡河。
发动半渡而击的日军,一场厮杀后,甲骑营破敌,两个标准轻装骑兵营收割,一路差点追到江户城,一口气吞掉了日军关东地区仅有的机动兵力。
北路沈有容抢占佐渡岛,海雾中一支运输队迷航登陆日本越后平原与越中平原之间的天险山路,南边是信浓地区险峻高山,北边脚下又是大海。
一处叫做亲不知子不知的地方,意思就是人走这条路,就会失踪,被叫做亲不知子不知。越前前田氏动员的两万军队意图走越中,经越后南下关东支援。
只是一营人马,巴东军团秦良玉的侄子秦翼明带着一个营山地兵,依靠天险以及枪阵、火器战法,还是兵分两路的情况下,将前田氏两万大军前后堵死,也不敢纳降,将前田氏两万人活活困的跳海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