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宋应星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886 字 10个月前

益等人,更是不敢搅合进去。

看着宋应星的资料,朱弘昭很早就留意这个人了,可后来一系列的事情弄得忘了这一茬。宋应星,可是他心中工部尚书的最佳人选。

宋应星资料后面,是阎应元对宋应星入京后一切经历的调查。

报社里中高层,底层布满厂卫暗桩,阎应元这个报社总编,怎么可能放弃情报头子这么个紧要位置?

指尖从一串串名单划过,这些人的心思,朱弘昭怎么可能不清楚?

宋应星就差在没有找北方官员,尤其是去年那批贫寒出身的北方士子,只要寻到一个,这些人敲宫门,也会把原稿送进来。

甚至是工部尚书崔呈秀,蓟州人,名声太恶劣,宋应星想找都不敢上门。一旦不成功,他的名声、朋友圈就完了。

朱弘昭现在只是在维持如今的盘子,现在学统在南方,在士绅之手。等到北方学派成长后,更为激烈

的学派斗争、革新、清算将会以孟弘略为引子发动,彻底将孔府、江南士绅把持的学派打趴下。

法统在他,治统在朝廷,学统在江南士绅手里。

他不反对世家门阀,他反对的是这些人为一己之力阻挠中枢,挖国家的墙角。

“保护好这位宋先生,我会发旨工部,让崔呈秀配合。你这边抽调人手,汇合工部人手组成监工考察团队与这位宋先生,去天下各官坊巡查。《天工开物》乃国之利器,丽亨也多关心着,书成刊印时,首署宋应星之名,也该有丽亨一个。没有丽亨,宋应星这书…命都难保。”

“君父,如此不甚妥当,这是宋先生心血之作。”

阎应元推辞,竖着的两条眉毛皱着,这有巧取豪夺之嫌,会遭后人非议。

“不,丽亨应该这么看。这书是宋应星的孩子,是你救了这本书,救了宋应星,你就是这书的义父,署名其上不为过。再者,原稿是宋应星心血不假,后

续增编整理也有朝廷出力,由你牵头该署名。最后,再把崔呈秀的名字写上。这老头儿也算忠贞体国,吃了那么多苦,受的冤屈不小,该给些好处。”

阎应元家里就是做刊印书籍生意的,也知道很多这类事情。有才无名没门路的想要刊印书籍,实在是难,请人出资署名对方也是惯例。

可这本书不一样,关系重大,国之利器。别说后人,就连当世人也会极为关注,署名书上被有心人纠举,名声不好听。

国人重名声,这是一种很好的道德约束手段。因为名声臭了,倒下去的官员数都数不过来。

他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

将手里的原稿整理一番,放在一旁朱弘昭饮茶问:“方公最近如何了?”

“状况不甚好,国丈诊后说撑过这个春季,后面就好说了。”

想到半瘫痪的方从哲,阎应元神情伤感,低下头。

方从哲已经撑不住了,撑的很难受。按方从哲的话来说,看不到五年大政后的成果,也要跟着皇帝南巡,看看各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