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船的差别

大明宗室 孤君道 2089 字 11个月前

朝鲜的乌龟船就是用的硬帆,人员甚至可以在乌龟壳里操作风帆。

中国帆船采用的硬帆在单位面积上的吃风能力超过西夷的软帆,但是由于硬帆的材料问题导致帆的面积方面根本无法和西洋帆船相比,从同样重同样面积的帆来说硬帆优势大,成本还低很多。

不过软帆的船一般帆面积做得非常大,桅杆又高,抵消了这个优势,但帆大杆高这也带来了桅杆容易折断,因此西式帆船的桅杆上都有加强缆以稳定桅杆,但是这又使得风帆无法绕桅杆转动,所以西夷的横帆在侧风下的效率很低,但是他们用衍帆解决了这个问题。

而且西式帆船又发展出的翼帆进一步加快了航速。西方发展到后来的全帆装,不断打补丁,应该算是帆船发展的顶峰了。至于中国帆船,我大清地大物博,用得着搞这个?

总的来说,西帆船用帆的总面积战胜了中帆船的单位面积效率,相同用帆面积的效率,中式帆船远比西式帆船要强很多。

中国帆船还有个问题就是炮位和防御力的问题,不过这两个问题的起因则是一个原因造成的,就是很多人自豪的隔水仓设计,如果整个船没有隔水仓的话,你只需要一个口子就能把货物吊入仓里,再通过移动货物的位置,把仓位装满就行了。

但是如果有隔水仓,你就需要在每个仓都开口才能把整条船装满,于是你的甲板上就会有好几个口子,下层的主甲板也是,再下层还是,于是你就会损失相当多的炮位。中国帆船由于有隔舱的隔板来支撑结构,所以建造的时候要么不使用肋材,要么使用的很少。

而西夷帆船由于没有隔舱来支撑结构,所以大量使用肋材,尤其是军舰,几乎一根连着一根,这些肋材提供了很好的防御效果,肋材很厚,像人的肋骨,火炮抵近射击也无法贯穿。

而中国帆船由于比较少使用肋材,所以相对容易被打穿,炮弹造成的伤害会远大于西夷帆船。日本人的船更惨,发生过曾经用八艘主力船围攻一艘荷兰商船而被统统击沉的战例…

同时西式舰船船体结构的增强也有助于在船上装备大量的火炮,而不必担心被密集开火的火炮的后坐力震散架。而中式舰船的船体结构则无法承受这样的力量,这也就是中国舰船最多只能装备不超过三十门火炮的原因,不是不愿而是不能。

总的来说,中国帆船是一种优秀的商用船型,由于使用硬帆使得操作方便,所需要的水手数量比软帆的西式帆船少不少,在复杂海况下也更加灵活,由于使用隔舱设计,抗沉没和造价也比西式帆船优秀,但是由于速度,炮位和防御的原因,不适合用来作为热兵器时代的战舰,尤其是实心弹作为主要武器的时代。

从造船的立意和发展的科技树来说,我中国是爱好和平的…

现在的问题,船厂愿意按着皇帝的意思搞钢船,可担心动力问题,不想承接更大重量的单子。此外就是,船厂提议大规模砍伐辽东一带木材,用来仿造西夷战船。

对于钢船,他们只当是皇帝的玩具和收藏品,用来打仗都觉得亏得慌。被人弄走一艘钢船给融了,这么好的钢价值难以估量。

他们很清楚以后水师的敌人是谁,用中国的船和西夷专用于战斗的船战斗,太吃亏!

西夷船,从设计、进化开始就充斥着狼性,大明的船依旧是以运输为主。战斗时虽然有炮舰,欺负日本还可。

光日本战役中,猛烈开火把自己震散结构,船舱进水的例子太多了。所以水师装备的火炮多成了摆设,无法像朱弘昭想象的那样,把炮配足,就能炮弹洗地。

船帆方面的问题,可以改良布局,增加桅杆,船帆上面大明有自己的优势。例如宝船,十二面大帆,

西夷谁敢相信?

所以船厂要做的就是模仿西夷的船体结构,造出一批主力舰,载重八千钧,配备上百门火炮的大家伙。

仿造西夷的战船也有前例,水师各营的旗舰就是这种耐打的厚实家伙。

这个朱弘昭拿不定主意,这种大家伙一艘就要砸将近十六万两,这还只是船厂预算。总觉得下面搞技术的人,在骗他的经费。

玩船,他就是个新手,连战舰、海战都没玩过,怎么了解?

现在是航海时代,船的性能决定一切,朱弘昭不敢随意处断,挥手道:“押后处置,等征日水师众将返回后,再议。”

至于将府,一帮子旱鸭子,谁懂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