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审案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911 字 10个月前

周道登抚须沉吟,道:“难,这是一笔糊涂账,不好算,实在是难。”

当着这么多人,他怎么能说心里话?点到为止即好,糊涂账自然就有糊涂的算法。

周应秋点点头,四周衙役上前重新往各处香炉或走廊悬挂蚊香,又饮了一口浓茶,周应秋端着茶碗咬着茶碗边沿,另一手翻案宗,抬头道:“带涉嫌主犯张采。”

重重将茶杯搁在桌上,一声闷响,自有提调官去提调。

一旁魏国公徐弘基已经开始打呼噜,他镇在这里就是担心那帮混账小子说错话,给人落了口实。

夏允彝揉揉脸,来到关押他们的偏院,院中三十余名名士拥上来询问。

“不辱使命。是非曲直,公道自在人心!”

拱着手,夏允彝感慨良多,好在北上沿途没做过火的

事情授人以柄,更没有乱说什么话授人口实。他们的旗帜是‘为民请命’,可以代表三吴江南百姓劝驾北归,自然也能代表三吴江南百姓表示崇敬之心…

他们的行为没有定性,这就是最大的转机。

“奉刑部令,传太仓张采。”

提调官在院门前拱手,扭头看向张采。作为宣大老军,这名提调能对张溥生出恨意,可对长者之风的张采,生不出恨意。

张采拍拍夏允彝肩膀,对周围朋友拱拱手,看一眼张溥,跟着提调离去。

程新在一旁给夏允彝端茶,为了程家的前程,他可以死,自然也可以自污…

当然,也为了他的兄长、大舅子顾梦麟。

他加入应社纯粹就是看在顾梦麟的交情。至于张溥,一个庶流小妾养的,怎么可能被门阀理念、世家血脉观念极重的程新所看重敬佩?至于张采,小家小户出身,不值一提。

这里是漕运总督衙门,被临时改成了审案之地,东偏院是复社骨干,西偏院是南京勋戚显贵子弟。城中校场里,南京子弟及复社士子关押在一起,倒也乖巧没闹什么纷争。

中堂,张采拱手各方见礼:“学生张采,见过诸位大人。”

他有秀才功名,不需要跪拜;因为观审的有苏州父母官,他又是嫌犯,呼一声大人也是情理之中。

周应秋点着头,道:“这已经是第二次了,闲话本部也就不再赘述。尔复社鼓动三吴士子聚众北上,意图不轨也是在座皆知的。”

“啪!”

见张采要开口,周应秋拿起惊堂木狠狠一拍,震慑住张采,继续说:“且听本部说完,尔再言不迟。”

根本不能给对方说话的机会,这方面吃的亏已经够多了,从行为上判断动机,复社的行为还真没事,要定罪也真能够得上冤枉两字。

“是,学生恭听,请部堂大人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