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眼界高低

大明宗室 孤君道 2083 字 11个月前

肉戏来了,到了该切肉的戏码,周道登也坐直了。

“朝廷需要的是给天下人一个说法,并非故意苛难、打压复社上下一腔赤诚。”

先定下基调,张采颔首表示可以接受,周应秋笑笑继续说:“江口械斗,数千士子群殴,有损风化。法司的处置意见是革除复社上下两年科考资格,却允许复社子弟参加明年乡试、会试。”

没有大面积革除功名,也没有革除任何一个人功名的意思,远远超出复社的预计。对于革除功名,永世不得参考、录用之类的惩罚,他们是非常恐惧的,比死亡还要恐怖。

张采应下,静静等着后面的条件。

“然,复社一腔报国赤诚是好的,却走错了路,引发种种误会。也为了磨砺复社筋骨,以期成为他日朝廷栋梁之材。故而,参与江口械斗之复社士子,编做一营军屯,耕读砥砺,以身作则,也警示后人。”

官场上首例问题很重要,做好了就是第一个吃螃蟹,做不好就是第一个吃河豚。

张采皱眉,拱手:“周刑部,何处军屯?”

“可能会在南直隶周边,本部已有言,朝廷要的是给天下人的说法,不是要苛难复社。若按去年的例子来,也就没这么多繁复事情了不是?”

在南直隶就好,就怕弄到瀛洲、蒙古诸省或辽东四省去…

周应秋说的,都是昨夜三司沟通后的腹稿:“复社如此处置也就稳妥了,然而抚宁侯之死也要有个说法。这就不是复社能担待的,朝廷另有处置,复社安心耕读便好。”

抚宁侯之死,不能让复社来担待,他们担不起,一个侯爷说没就没了,复社来担待,谁都没好下场。自然有其他人来顶缸,复社管好嘴,安心去耕读,那就没他们什么事。

安稳处置好复社,让复社没有异议接受处罚,那江南的口舌就废了,朝廷做事也方便些。搞的这么麻烦,就是要让复社老老实实接受处罚,增加朝廷在江南地区的威信。

张采也同意,也没想到法司会这么宽容,昨夜商讨中

,杨廷枢都做好了牺牲自己的准备。毕竟炸抚宁侯船只的贼人,就在他那一片。

“此外,朝廷对士子是宽容的,这一点想必南郭先生也体悟到了。士子就该有脾气,你们是大明的希望,若士子没了血性,将来的朝廷还能有什么盼头?但是,此次复社招摇北上,多有江南名僧、名道跟随、摇旗呐喊,要给与处置。”

虽然都是吃名声这口饭的,僧道之流就是外人,张采自然不反对处置那些名僧、名道,拱手应下,表示不反对。

“出家世外之人,不在山寺庙宇清修静养,却劳碌于功名红尘之中,想来也不是什么正经僧道。这些人自有僧录司、道录司革去度牒、道籍,充军塞北。”

蒙古三省藏传密宗很猖獗,朝廷与蒙古各部贵族没有什么冲突,贸易渠道大开,一起发财多快乐。矛盾就在那些喇嘛身上,现在给蒙古送去一批更职业的,慢慢打擂台去吧。

至于跟随复社北上的花船、名妓,都故意忽略了…

说真的,这些女人不好欺负,谁家里,至亲好友那里没有秦淮出身的?闹起来,自己家宅就不安。而且,欺负这些女人,名声上真的不好听。

可能收拾了这批名妓,第二天各处花船就会有新的戏曲出来,将你编排一顿…

寻常士子对名妓风采的倾慕,有时候是疯狂的,真的收拾了,这些风流士子或许能干出比复社还要疯狂的事情。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雄性生物本来就是一个对本阶级充满战意,面对另一个阶级就腿软的存在。皇帝都惧内,更别说下面各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