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便纷纷停息,官运方面也是如此。相府决议后,准备合并重组现有七支船帮,抽出一支适合海运的船帮用于瀛洲物资运输。”
朱弘昭沉吟,崔呈秀顿了顿继续说:“漕运不茂,运河沿线从事漕运相关的产业衰退。据臣所知,旬月来,济宁有近七千水夫无所事事,生活苦顿,多有滋扰事件发生,此类事于天津更甚。北京重建,漕运物资减少,市面物品远不如往昔繁复,且价格高昂,北通州官仓不得不出米二十万石平衡物价。北京百姓,对南巡多有怨言。”
北京的繁荣,完全是皇城、各中枢衙门、勋戚等等因为政治原因而兴起的。皇帝南巡后,漕运自然没了动力,官运没有相关任务,民运更是无利可图,加上铁路导致漕运方面的工作岗位大量减少。
漕运沿岸、重要中继城市都是因为漕运而发达,比如济宁就是此时的重镇,搁在后世没了漕运,济宁就是寻常城市,没有什么意义。
朱弘昭沉吟,开仓放官米二十万石,这还是一个月内的事情,说明那边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报喜不报忧,什么多有怨言,估计已经是民怨沸腾,北京百姓可能恨不得他赶紧死,吓住以后想要南巡或西巡的皇帝…
北京失去政治意义,很多物资就不会运过去,那么京
城百万居民就是一个极大的负担,没有南粮北运的输血,周围的粮食根本供不过来。
所以北京的问题非常重,就在于数百万人口的口粮问题。缺粮的可不仅仅是京城,京城周边的县、村,人口也不少。
商人抽离资本和货物短缺,无法聚集吸引大量资本,所以很多北京居民跟着南巡一路向南,来南京混饭吃。留下的,是舍不得,也等着以后皇帝北巡抵达北京。
“此事,相府有何应对决议?”
乱拿主意是不行的,具体情况他不清楚,这类问题听专业人士的就好。
“相府决议有三,第一是增大京东开垦力度,增加北直隶自身供粮,减少运粮虚耗;其二,迁北京富户五万于西京,增加西京财富,降低北京供应需求。第三,是关于西京的,关中荒败,也有北京缺粮问题。而西北久旱,扩修运河也无水可充。相府决议是在西巡前,修通四川、西京铁路与西京、武汉铁路。从铁路运输,解决西京物资运输问题。”
朱弘昭听着,缓缓点头,铁路取代运河是大势,相府能认知到这一点难能可贵。更能放弃漕运这个流油的大盘子,真的难能可贵。
运河上流淌的除了河水、物资外,还有白花花黄灿灿的金银。
他还担心相府无法放弃这个盘口,从其他方面抽血维持漕运。
放弃漕运是明智的,也是很需要勇气的。
因为铁路归将府管辖,归皇室所有,这是把经济运输的主动权交到了他手里。
不过微微一想,他又觉得没这种好事,说不准相府还想着没了漕运总督,弄个铁路总督出来…
可能,这帮老头子觉得自己好说话,好糊弄。
铁路运输掌控大权,他到死都不会交出去,涉及到的利润太大了。以后,可能光铁路收缴的运输费,就能满足军费支出。
这事他没有发表意见,等相府决议送来时,点头不迟,说:“下一件,说说金矿又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