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时分,南通州急递抵达洪泽。
该休息的人到了时间依旧在休息,工作忙碌的人依旧在加班。
兰州那边梅之焕也担心出漏子,只派出一千先锋,自己带标营两千为后继,金县守军维持规模,免得出意外。
洪泽湖边,核心大帐里。
侍从司进一步改制,分成十二名五品侍中,二十四名六品侍从,分成三班。司正袁枢进位正四品,副司正余煌、卢象升从四品,分领左右领班,侍从司也分成三班。
这还是进一步的改进,后面还有,侍从司会增加七品侍卫作为补充。
在朱弘昭规划中,侍从司不仅是秘书机构,也负责宿卫;与净军内侍、诸军勇士班一同排班作为贴身宿卫。
算上羽林郎、虎贲郎以及其他宿卫亲军,成为文武官员储备梯队,方便随时补充、调整各地。
其中内侍因为身份问题,只能走镇守、监察路线;东厂禁军与锦衣卫亲军专业性强,也不方便外放领兵,军官储备以诸军选拔、推选、考核后的勇士组成的宿卫为主。
但这些宿卫出身的人一时半会也没地方安排,或地方
各军有杰出者又无处安排,那侍从司的七品侍卫是个不错的镀金地方。
文武军政分流以来,便存在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从封建制度进化到中央集权制度时就产生了。封建时,贵族文武一体,没那么多说法。
中央集权制度以来,文武分流,彼此对立越发严重,到了高层说出将入相问题不大,到了中下层文武之间泾渭分明,有着大壁垒、隔阂。文官转任武官难,武官更难转型文官。
武官数量是文官数量的四倍,而且武官专业性强,士子很难走通这条路。
军队按着侍从司的预计,将是一个高淘汰的机制,低级军官升不上去在年龄限制下就要退伍,都是有品级官身的,怎么安排?
安排到地方上,将府所辖的武职改为地方按察使司所辖的武职或给与合适的文职。这摆明了就是抢饭,已经抢过一回。
北直隶周边的地方衙役就被大换血,由宣大军第一轮裁军下来的军官、士卒填充。那次填充地方,朱弘昭为了增加对地方掌控力,可以说是十分的血腥,都是踩着原来的吏员、各种差役的人头顶替上去的。
现在,各军即将迎来新一轮的裁军,裁去体能跟不上、技艺不达标、军龄够大的一批老军。各军加起来将近十五万人,军官就有四千余,怎么安排?
寻常军士可以充入地方警固役,或进入皇室、朝廷所主管的厂子做工,也能去种地。但军官呢?
军中正营将正五品,部将七品,哨官八品,甲长九品,资深伍长为从九品。一大批的武官退役安排到地方上,地方上的压力很大。
毕竟都是来抢饭碗的,谁没压力?
可还要安排好,大面积现役军官退役,安排不好,这些人有着娴熟的军事技能,被人组织起来造乱,就是打皇帝、相府、将府的脸。
很多事情侍从司都要做预案,但安排退伍军官就在眼前。
七月初一抵达南京,在八月、九月进行南北两军集体大比,大比之时就会着手裁汰,在十月前完成军员补充工作。
将府自然不愿意让退伍军官吃亏,相府又不愿意大量的退伍军官进入行政体系,这就是矛盾所在。虽然地方上有武职,可始终有用完的时候。
按照军队编制预算,以后每年自然裁撤下去的军官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