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法司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975 字 10个月前

史继偕觉得完全没这个必要,他把皇帝看的很透,皇帝虽然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可最难得的还是重感情,有胸怀,不计较小节。正因为崔呈秀为天启冲锋陷阵,崔呈秀才是最安全的!

若崔呈秀再这样下去,只会把自己毁了。

史继偕家里是经商的,任期内他没有给家里拉业务,把手管的很好,毕竟他家缺的是已经不是钱,再多的钱也没用。他家现在缺的是对士林的影响力,缺的是门望。

整个相府只有崔呈秀的资质他看得上,因为崔呈秀机敏多变,还有塑造改进的可能。其他辅相都已定型,只能按着老路子走,走不出新路来。

拉崔呈秀一把,他下去后给家里弄两个进士出来,门望什么的就有了。以后的事情他管不了,只能在活着的时候给家里铺好路。后人能不能争气,只能看他们的。

顿了又顿,崔呈秀俯身,艰难张口:“学…”

“别,你我同朝为官,这只是同僚之谊,莫做他想。”

史继偕摆摆手,拒绝了崔呈秀拜师的称呼,撑着伞,走了。

崔呈秀站在原地,露出笑容哈出一口气,受的恩情大了,于情于理该当个学生,可一个次相、一个辅相结成师

徒,风险太大。

但没有师徒之名,可情分是真的。史继偕拒绝师徒名分,则是在成全崔呈秀,为崔呈秀接位做考虑。

若按着士林官场规矩,认下师徒关系,以后崔呈秀不拉史家,绝对为人所诟病,这是道德问题。

史继偕的恩情太大了,将江南人根性看明白的真没几个,南京各处都担心查抄秦淮将江南人激怒。都在准备弹劾大理寺正卿毕懋康,将这个力争清洗到底执法苛严辅相给废了,以平息江南人的愤怒。

谁保毕懋康,谁就有大风险,若真保下了还压住江南各种不服,绝对是大功。这种功劳是看不见,会给本人加分,是能力、眼界的一种体现。

因为江南人好欺,绝不能退让,朝廷该怎么办就怎么办,绝不能被吓住。否则开了这个被动的退让例子,绝对不是好事情。

搞复社,是主动退让,可以说是心怀仁慈;若被动退让,积攒的威严可就不顶事了。

其次,开解了崔呈秀,让他丢下心理包袱,甩开膀子干,等于给了崔呈秀半次新生。

南京的烟雨濛濛中,崔呈秀思索前后,升华着自我。

文渊阁,东阁,叶向高入座,毕懋康入内:“拜见相

国叶公。”

脸阴着,叶向高缓缓抬起,看着堂前拱手的毕懋康,望着。

毕懋康挺直胸膛,也望着叶向高。

“孟侯,你虽为人苛刻,可也该知晓大局。”

指着左首椅子,叶向高咬字极重:“厂卫虽放肆,必然也是有考虑的。点到为止,有利于江南整改工作。孟侯又何故无事生非,惹出这么大的麻烦?”

毕懋康、毕懋良兄弟是歙县人,左光斗、阮大铖的老乡,这地方出来的官员都与东林有密切关系。这兄弟俩为官正直,一个刻板固执一个有能力,是叶向高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朝野以‘二毕’来称呼这对兄弟,类同‘娄东二张’。

给叶向高面子,这兄弟俩才齐齐入相府,俱为辅相成为一时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