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文言那里,是个什么说法?”
贺人龙收好折子,道:“会派弟子黄宗羲等三百余人
,前来重庆迎接乌江勇毅伯英灵。”
在西南三年,贺人龙即是辽王的卫队长,也是身边参赞。身份太敏感,朱弘林也只能将就着用,他不方便接触地方文武,更不敢招募当地士林子弟为班底。所以身边的王府官员,基本上都是宗人府选拔后,送来的。
为避免内部进一步冲突,汪文言已经接受了半软禁的命运,对外书信联系,都是由东林三代子弟完成。
或许致命一搏,还真有一个希望。
汪文言为的还是这群小崽子,既然你们不想活要拼一条生路,那就拼去吧。他是没有勇气去拼了,能做的就是完善、弥补黄宗羲的计划漏洞。
对于汪文言这伙人,朱弘林并不在意,他迷信军事力量,整个西南的军队几乎都在他的监察范围内,王三善也不是善茬子,汪文言等人无法煽动军队,在他看来就是砧板上的肉。
“黄宗羲…”
朱弘林呢喃一声,黄家还没被清洗时,他就认识黄宗羲。孟弘略做中介时,江南士林中的新生代俊彦之才,基本上他都见过,张溥、张采等复社元老、多数骨干成员他都见过。
黄宗羲他也见过,当时黄尊素感觉到大事不妙,早早
安排五个儿子回余姚老家。黄宗羲就拜入绍兴山阴蕺山,入了刘宗周的门下,与张溥等人成了师兄弟。
当时的钱谦益也感觉到大事不妙,将顾炎武打发回去寄托在刘宗周门下。基本上当时的东林二代,都把子弟托付出去,要么去刘宗周蕺山学派,要么去保定鹿门,再要么庇护在赵南星、左光斗、高攀龙这些元老那里。
就连当时远在台湾的成基命,都受不住人情攻势,庇护了一批人。
黄宗羲比较命苦,在刘宗周门下没半年,皇帝征辟刘宗周入京做顺天府府丞,三回征辟后,刘宗周做完疏散工作后才北上应诏。黄宗羲兄弟几个又安排到赵南星那里,随后狱中的黄尊素等人被处决,赵南星被流放前,又将他们安排到西南。
基本上,从天启二年冬开始,黄宗羲这样的东林三代子弟,就处在一种四处奔波,亡命天涯的环境中。
也是这种环境将钱谦益吓住了,他不认为自己四处乱跑能逃过一劫,早晚都会在清算中掉脑袋。这才带着顾炎武北上做北漂,靠以往的人脉,豁出脸面不要求了一个官,修国史就是投名状,由他这个鼎鼎有名的东林二代中坚人物来修国史,东林的身上的脏水不是他们的,也能变成他们的。
他在这边感叹黄宗羲、张溥这些人不识时务。
而此时遵义官道旁茶棚歇脚的黄宗羲也在念叨这位辽王。
他们没有兵权,连一个县的衙役就能将他们弄死,更别说往暴君身上吐一口唾沫。他们没有兵权,可辽王有兵权!
茶棚里,黄宗羲放下茶碗,去不远处小坡背后解手,身边贺清源抖着身子道:“被盯上了,厂卫的人。”
“无孔不入!”
嘀咕一句,提起青衫前摆,解开布带,黄宗羲也开始抖着,脸色泛着淡淡笑意。
回到茶棚,要的填胃小菜送上,以米线、凉粉为主。前者晾干后便于携带,后者是带来原料就在茶棚制成。毕竟这荒山野岭的,晚上也没人敢住,卖的东西也都有着储运限制。
黄宗羲端着一碗凉粉,对断了两指的店家道:“掌柜的,你这粉颜色怎么是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