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场人家也不富裕,他是不收学费的,各家就逢
年过节送一些东西给他作为答谢。可作为一个传统精英教育长大的朱燮元,又屡经沉浮,是非常明白一样道理的。
人情,才是最大的财富。
只要经营好人情,他在马场里只会活的越来越好;若吝啬小气,没有朝廷的补助钱粮,他早就饿死了。
现在他若能提供伙食,马场里有的是劳力愿意跑过来帮他盖一所更大更好的住宅。若没有这种人情在,马场建房所需的材料、人工费,就是一笔极大的数字。
然而,袖囊里他摸到一样东西,是缝在袖囊里的一封信。
汪文言的信…
八月十五,南京皇城。
一名名宦官身穿隆盛节日的服饰,人人紫色靛青纹理的锦袍,不论官秩大小或男女身份,今日胸前的补子都是应景补子,或者是月桂玉兔,或者是群星伴
月。
这类寻常的应景补子外,各种赐服也是如此纹饰着中秋主题的图案。
宫里办差的人,文武官员、勋戚子弟都会得到宫里赏赐的这类应景补子。这类应景补子如果看成好看的补丁,那都是很高昂的补丁,宫里的人工费省去,光材料费,每一方补子也在二两左右。
一大早的,天还没亮,朱弘昭就抵达武英殿理政。
整个皇城一派喜庆、轻松的气氛是很能感染人的,一路上各处经过、忙碌的宫女、宦官笑吟吟行礼,朱弘昭走着遇到了就挥手打赏。
身后宿卫抱着一罐罐银币,四处打赏分发,基本上遇到沿途的宫人就打赏。
二十四监衙门也摆开桌椅,给宫里人不分职位高低,发着节日红包。
“臣等恭贺君父三喜临门!”
武英殿内,袁枢带着一批人巡阅苏杭六府只剩下
二十七人,齐齐在殿门迎接。
朱弘昭的确是三喜临门,李家姐妹近乎同时怀孕,是个大不大小幸福的烦恼,别说他,整个南京都在为皇室的事情而闲扯。
到底哪位娘娘先诞子?
军里都出了赌盘,几乎是各占四成,还有两成的人买皇帝会设立两个皇后…
有人欢喜有人愁,朱弘昭的那位伯父,现在心情很坏。
皇帝继位前,他连个正式的名字都没有,还不像朱以溯,有秀才功名,礼部主管宗人府时就给了好名字。
如朱弘楚,这个名字也是屡经变动,鲁藩的两位朱弘楚先后英年早逝,空出这么个名字才扣到朱弘楚头上。
朱弘林因为是朱以溯嗣子,所以这个名字是从鲁藩一名宗室镇国将军身上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