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移桑固本策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845 字 10个月前

被天下传赞为:三元天下有,两解世间无。

连中三元的人有几个,但文武解元只有熊廷弼一个,这在历史上的确是独一无二的事情。

在熊廷弼的例子上推论,有人中了武进士,再考文进士也是可以的。

按照律法来说,没有禁止就是允许,无法可依那就寻先例,熊廷弼的例子很重要,具有先驱意义。

按着朱弘昭对未来科举的规划,和现在杂科分流的形势来说,秀才功名勉强对得上大学。某种意义上来说,考秀才比大学还要难。秀才就一种,大学还有个三六九等。

举人自然是硕士,进士…如果这么对应,一切就顺当了。

一顿饭吃完,朱弘昭提笔将昨夜看了几遍的提案批点一番,让人送交叶向高处,便前往奉先殿。

为了加快上半月的筛选工作,必须通气商量着办,免得因为一些敏感的事情扯皮浪费时间。选出三条大策,不仅要应对选出三名辅相产生的激烈竞争,更因为这东西关系国本,朱弘昭必须也只能自己负责。要负责就必须拿着指导权,否则下面人拍拍屁股走了,一亩三分地都是他的家当,只能他负责。

叶向高拿到批点过的折子,摇摇头轻叹,这一次是五寺系统的五封提案,全都被毙。

高层通气,奉先殿的程序也就走的快了一些,正午前就完成了。

稍后君臣在殿外用膳,官员各处交头接耳。

五寺正职集体扑下去,轮续该轮到六部左侍郎的提案

,其次是右侍郎及五寺少卿。京官序列排完,才是地方要员。

可偏偏,六部侍郎都没带预案来,难不成下午放假?

开什么玩笑,整个南京、天下都关注着,放半天假不怕人笑掉大牙。

叶向高也没想到六部侍郎竟然都掉链子了,对着袁可立道:“下回,务必将提案贴身携带。”

袁可立点头,脸色很难看。纯阳党在中枢的人多补在侍郎一级,就等换届后外放或升上来。结果,占多数的纯阳党集体掉链子。

朱弘昭很想笑,看来‘两会’制度还要慢慢搞,今早加快了程序,结果就出了这么一档子事。

毕竟也正常,不少人将自己的提案当宝贝一样藏着,拿出来遇到朋友,人家要看看,你给还是不给?

找来找去,就鸿胪寺少卿徐大相将提案贴身携带,面对一份折子,要消磨整个下午的时间给天下人做样子,的确是一件很为难的事情。

毕竟一言一行都要做档的,一份折子哪能经得起提问?

故而,用膳的时间长了些,也幸好徐大相的折子是比较激烈,是具有争执力度的折子。

袁可立念完,当即引发哗然。

朱弘昭也被触动,现在鸿胪寺培养翻译的差事被四夷馆拿走,周围的藩属南洋那一片权当死绝了,台湾以北并入版图,西域、朵干乌斯藏这边又再干仗,他们真没正经工作,彻底的清闲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