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八十四科宣告结束,新科进士优异者直接授官,短短三天时间分好内外两班。
内班进士自然是直接补充到中枢各衙门的,外班进士则在各处实习,等候差遣。
四月初一,大半官员轮休。新科进士也都安排好了位置,这次轮休开始每人会放三个月大假,好方便他们衣锦还乡,光宗耀祖。
反正多是实习身份,有他们没他们都一样,也可以提前回京就职。
排在三甲第一的张溥进入礼部以七品议郎的身份参与吏部主客清吏司,轮休后与一帮同科交好的进士漫步的街上闲聊着。
若不是陈子龙从副榜贡士腾云直上,张溥则是妥妥的二甲最后一名。二甲与三甲第一紧挨着,待遇则是天差地别。
如二甲四十五名的杨廷枢,直接去了吏部考功清
吏司当了六品主事。按照现在的规矩,三年期满后下放地方,杨廷枢最差也是从五品一府同知,运气好就是正五品知府。五年期满转升中枢便是四品、从四品的待遇,然后再下放地方就是一省三品参议、参赞。
然后就有资格进入六部担任侍郎,再然后就能主政一省,期满后便可以冲击六部堂官,进入相府担任辅相,或次相、乃至是首相。
而他张溥,则要多走知州这一台阶,虽然知县、知州是三年一转,可始终比杨廷枢落后三年。这就是二甲、三甲进士,眼前能看的着,最清楚的差距。
好在吴伟业这个徒弟,面对皇帝殿试的考题发挥失常,降等降序,落到了三甲二百名开外,让张溥保住了名声。
二甲、三甲之间的待遇差别就这么大,更别说三甲。
状元陈于泰进入侍从司,起步就是正五品侍从,下放则是兼职中枢,领知府差事,品级也在四品。调归中枢则是五寺少卿,再下放的话,十年后陈于泰则
是稳稳的一省三品大员,十五年后六部侍郎,二十年后问鼎相府。
杨廷枢需要平平稳稳二十八年才能问鼎相府,他张溥则需要三十一年。
榜眼周镳进入都察院御史司,以周应秋的人脉,可能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就能成为法司三大佬或者排序前十的大佬。
探花陈子龙却没有进入侍从司,但进没进都一样,都是天子近臣。是尚宝司正六品三名司丞之一,是与皇帝贴身的官员之一。
尚宝司只有五个人,正五品正卿一人,从五品少卿一人,两人轮替值班;另有三名司丞,负责保管天子六玺。所以陈子龙未来升官路线与侍从司是一样的,二十年可到中枢相位。
如果没有大的变动,二十年,将是一个新科进士最快步入相府的时间。
而陈子龙,今年才十九,虚岁二十。四十岁的辅相?四十岁那年达不到,五十岁那年绝对可以。
至于二甲第一的榜首陈于镜,这位虽然在步入仕途前算得上是杀人盈野,在广东大杀特杀。可杀人真的不是陈于镜特长,这位的特长是天文历法,毕竟是徐光启的外甥,几社的重要成员。
所以,陈于镜进入钦天监。
钦天监是正五品衙门,可里面的官职体系复杂程度,与道录司、僧录司是差不多的,制官名额足足近二十。而且还是专业性很强的职位,陈于镜基本上未来基本上与六部五寺、封疆大吏绝缘了。